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

方案名稱:福爾摩斯大發現(下載DOC檔)

原設計者:彰化師範大學輔諮系93級廖慧貞

主題

名稱

福爾摩斯大發現

適用年級

國一

適用人數

40人

教材

來源

自行編製

設計日期

92/6/18

單元時間

45分鐘

教學

方法

講述、討論

設計者

廖慧貞 8911020

設計

依據

Rogers的人格自我論

Rogers採取現象論的看法,將人所經驗到的的切稱為現象場。現象場內的經驗,屬於個人從自身方面所得的經驗。自我經驗代表個人從經驗中對自己的一切的知覺、了解與感受。自我觀念的形成是個人在其生活環境中對人、對己、對事物交感互動時所得經驗的綜合結果。每個人在自身所得的經驗不同,因此對於外界的訊息的處理,往往建構於自身的經驗。當訊息傳送人將訊息透過溝通管道傳遞給訊息接收者,就發生了人際溝通的機動歷程。溝通訊息分成語言訊息與非語言訊息。語言型態的溝通歷程經建碼與解碼的過程。在會話過程中,溝通者常遵循彼此並無清楚意識的會話規則。一個長於溝通的人必須兼備語言勝任能力及社會溝通勝任能力。

非語言的溝通方式有兩種:(1)身體的動作,諸如面部表情、姿勢、與手勢等。以及(2)空間的關係,諸如你與他人所保持的距離多寡。明瞭身體語言所代表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五成的訊息是透過身體語言所表達的。肢體語言是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原因,是因其較口語溝通更具有可信度。

有效的非語言溝通,關鍵在於一致性與否。非語言表達的訊息,通常是具有共通性的表達方法匯集而成。當你留意到自己的非口語訊息時,你將發現你的身體語言傳達了許多潛意識中的想法與態度。瞭解自己的內在狀況,你便可降低自己的緊張情緒,而不致於持續地緊張。非口語溝通通常隨當時情境而具有不同的意義。無論手勢或表情,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意義。

人際溝通是指有意義的互動歷程。人際溝通是一種歷程,它是在一段時間中,有目的的進行一系列行為。在任何溝通歷程中,都會產生意義。人際溝通的重點在於它是具有意義的歷程。意義是指溝通行為的內容、意圖及其被賦予的重要性。內容是所傳遞出來的特殊訊息,即要溝通「什麼」。意圖是指說話者顯現該行為的理由,亦即「為什麼」要溝通。重要性是指溝通的價值,亦即達到雙向的溝通有「多麼重要」。而互動的意思是雙方在溝通歷程中,彼此對於溝通當時及溝通之後形成的意義均負有責任。當訊息傳送者預期的溝通效果與實際效果不一致時,往往很有可能發生了人際溝隙。因此∼有「溝」要「通」才能達到原先的目的。 

教學

資源

非語言訊息觀察表  回饋單  

學生

分析

國一的學生剛適應新的環境,在新的班級有新的人際關係要建立,所以需要針對人際溝通的技巧做練習,加強。

教材

分析

1.      讓學生藉由活動,觀察自己與他人溝通中的非語言訊息。。

2.      藉由討論單,瞭解同學們之間不同的溝通型態與方式。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認知

1. 使學生瞭解人際上容易發生的錯誤訊息理解。

2. 使成員瞭解非語言訊息溝通的特性。

二、情意

3. 能夠覺察自己的非語言溝通模式。 

 

 

三、技能

4. 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不使用曖昧式溝通。

5. 與他人溝通時,能夠觀察他人的非語言訊息。

 

1-1能夠指出至少兩種錯誤訊息理解。

2-1指出三種非語言訊息的類別。

 

 

3-1透過學習單,可以說明他人的非語言溝通模式至少三特色。

3-2透過討論,學生可以瞭解自己的非語言溝通模式,如何影響人際關係。

 

4-1學生能夠用非語言訊息增強自己想要表達的意見。

5-1學生能夠說出至少一位同學的非語言訊息表達特色 

教學

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1-1

 

 

 

 

 

 

 

2-1

3-1

3-2

4-1

5-1

一、準備活動

1.老師先自我介紹。

2.老師說明本堂課的主要目的。

3.說明班規

二、發展活動

情境:小明禮拜天想要出去玩,可是功課還沒完成,但是禁不住隔壁小強的邀約,於是鼓起勇氣跟媽媽提出想出去玩的要求,這時媽媽說:好呀!你去呀∼(可是口氣很不好) 這時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麼辦?你覺得媽媽到底要不要讓小明出去玩呢?為什麼?

    2.請學生與身邊的同學討論。

    3.請同學分享討論內容。

    4.老師說明在人際溝通上,不單單只有口語上的表達,還包括非語言訊息都是溝通的管道。

三、主題活動

1.將成員分為四人一組,請甲與乙以三分鐘的時間,討論目前的課業狀況,請丙與丁擔任甲乙的觀察員。

2.甲與乙交談時,丙丁分別記錄甲乙的非語言訊息。

3.然後交換角色,由甲乙紀錄丙丁的非語言訊息。

4.觀察員記錄時,宜先用客觀行為描述,然後再加以解釋。

5.每組活動結束後,彼此作觀察報告,互相澄清所表現出來的非語言行為代表的意思為何。

6.藉由同學間的彼此觀察,以瞭解自己在溝通上非語言訊息的特色。

 

四、綜合/統整活動

1.領導者總結兩個活動的意義,帶領大家去發現:

1)日常人際溝通中,我們容易表達錯誤、接收錯誤訊息,是由於彼此對訊息的解讀。

2)與人談話時,要學習如何聽懂別人的意思,並且能觀察對方的非語言訊息,達成良好的雙向溝通模式。

2.邀請同學分享今日課程的收穫

 

5’

 

 

 

10’

 

 

 

 

 

 

 

10’

 

 

  

 

 

10’

 

  

 

 

10’

 

 

 

 

 

 

 

 

 

  

 

 

 

記錄單

 

 

 

 

 

 

 

 

 

*附件

 

上一頁

 

 

•欣賞舊首頁•網站主持: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王智弘 •網頁製作:TCNET資訊服務團隊 •網頁設計:陳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