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

方案名稱:一個都不能少~團隊合作下載DOC檔

原設計者:彰化師範大學輔諮系94級廖玟翔

主題名稱

一個都不能少∼團隊合作

適用年級

國二

教學時間

45

教學參照

自製方案

設計日期

 

教學日期

 

教材方法

討論法、活動帶領

設計者

廖玟翔

 

 

 

 

 

 

九年一貫

課程目標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      表達、溝通與分享。

3.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學習領域

能力指標

3-1-2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能關懷團隊的成員。

3-2-2參加各種團體活動,瞭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於表達自我並與人溝通。

3-4-1體會參與各類團體活動的意義,並練習改善或組織團體活動的知能。

理論依據

詳見附錄

教學資源

團諮室、班級規範海報一張、四張一坪大的布、回饋單

教材分析

選擇在在團諮室上課,是考量到活動較屬於動態性。透過張貼的班級規範海報讓同學們能清楚的看見之外,再讓他們讀出海報上的內容,增強刺激。最後輔以回饋單讓老師能明白同學們上課的學習狀況。

學生學習

條件分析

學生是國中二年級的學生,這個時候同儕間的團體關係正蓬勃發展中。這時候教導團體合作的精神,能夠讓學生了解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團體內所扮演的角色。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               認知

1.      讓學生認識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2.      使學生能夠了解自己在團體內扮演的角色。

 

二、               情意

3.      使學生能學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4.      使學生能分享在活動過程的的想法與心得。

 

 

三、               技能

5.      使學生能學習依照指示做動作。

 

 

6.      使學生能學習指揮帶領團體的運作。

 

1-1 使學生舉例一樣必需團體合作才能完成的事。

1-2 學生能在活動過程中,與他人共同參與完成工作。

2-1學生能在團體內分享自己在活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3-1使學生能在活動過程中,思考如何完成活動的任務。

3-2讓學生思考如何統整一個團體。

4-1學生能分享在活動中的體驗與感受。

 

 

 

5-1學生能聆聽且依照指示完成活動的工作。

5-2學生能將指示,依照自己的想法完成。

6-1學生能練習引導團體內活動的進行。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1-1

 

 

 

1-2

3-1

5-1

5-2

 

 

 

 

 

1-2

3-1

3-2

5-1

5-2

6-1

 

 

2-1

4-1

 

 

4-1

一、               準備活動

1.      自我介紹: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玟翔老師。今天要上的課是有關團體合作的活動。在那之前,我們要先建立好班級上課的規矩。

2.      建立班級規範:我們建立班級規範的目的是要同學們能夠專心在課堂上還有要維持這堂課的秩序,讓這堂課能夠順利進行。

班級規範:請同學大聲唸出。

(1)   先舉手後發言。

(2)   當別人在發言時,請專心聆聽,勿咬耳朵。

(3)   活動過程中不排斥同組的同學。

3.      建立默契:如果老師喊「注意」的時候,請同學把目光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雖然老師一點也不帥。如果同學們仍自顧自的說話的話,那老師就不說了,直到同學們安靜為止。

 

二、               發展活動

1.      提問:同學們在日常生活的經驗當中,有什麼事情是一定要大家一起做才能完成的嗎?(請同學自由發言,若無自願者,則每組點一名發言)

2.      衝出封鎖線

(1)   指導語:同學們,我們現在要進行的活動是「衝出封鎖線」。每一組先派出一名代表,其餘的人圍成一圈把派出來的同學圍起來。在我喊「Start」的時候,被包圍起來的同學請想辦法衝出人群之中。一次的時間是3分鐘,時間一到立即結果,過程中會更換兩次代表。

(2)   注意事項:請同學注意安全,活動過程中勿動手動腳傷害同學的行為。

4.      幾隻小鳥幾隻腳

(1)   指導語:同學們先依分組站在布的旁邊,等到我說「幾隻小鳥幾隻腳」的時候,請同學們在時間限制內,在地板上的這張布裡頭完成這個工作,一題的時間是1分鐘。

(2)   練習一題:6隻小鳥6隻腳。若同學依然不了解則當下指導。

 

三、               總結活動

1.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在剛剛的兩個活動當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出主意的人、領導者或者是團體內的順從者。時間有4分鐘。

2.      請剛剛在活動當中,每一組扮演領導者角色的同學上台發言。說明自己是如何帶領這一組讓活動能順利進行以及活動過程的想法與感受。

3.      結語:同學們在這一堂課當中,老師要教給你們的不光只是玩遊戲而已,而是希望你們能在這樣的活動,體會到活動的進行除了領導者指揮整個團隊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團員能夠配合領導者,發揮團體的最大功效。

5分鐘

1分鐘

 

 

 

3分鐘

 

 

 

1分鐘

 

 

 

 

28分鐘

4分鐘

 

 

 

12分鐘

 

 

 

 

 

12分鐘

 

 

12分鐘

4分鐘

 

 

 

6分鐘

 

2分鐘

男女生分開分4

 

 

 

 

 

 

海報紙一張

張貼在黑板

 

 

 

示範一次

 

 

 

 

 

 

 

 

 

 

指導語一分鐘,兩次更換時間不超過一分鐘

 

 

 

 

 

 

四張約一坪大的布

 

 

發下回饋單

 

回饋單

 

 

 

一、     我在這一次的課程當中學習到了

 

 

 

 

二、        我有話想要對老師說。

 

 

 

 

 

附錄:理論基礎

一、  根據柯爾柏格(Kolhberg)道德發展理論的階段,國中一年級(13歲)是人際    和諧的階段;此時,青少年希望被成人及同儕接納,更重視被同儕團體接納。其次,青少年也希望被同儕團體接納為團體的一份子。

二、  團體的形成:

(一)    團體的定義:團體是個人與廣大社會間的橋樑,團體生活提供人類生存與幸福的基礎,它不僅供給我們安全和支持,而且塑造我們的價值、態度與行為,每個人幾乎都歸屬於好幾個不同的團體,在每日的生活裡,受到團體和其成員們在互動過程中的深遠廣泛影響。

(二)    團體的類型:

1.      第一種分類  係將其分為「初級團體」和「次級團體」。初級團體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成員,成員間是以直接的、個人的、與親密的方式互動。次級團體的規模大,人際關係是疏遠與鬆散的,成員間的互動是部份的、有限的互動。

2.      第二種分類  係依成員身分和歸屬感之標準劃分為「內團體」和「外團體」。內團體係指由於彼此滋生「同類的意識」和「我群的感覺」所形成的一個心理上的圓圈,將非自己所屬的另一群人排拒於外,並定義為「外團體」。

3.      第三種分類  係依加入及退出團體之選擇權與否,所劃分之「志願性團體」及「非志願性團體」。

4.      第四種分類  係依團體規模(成員數)大小,區分為「二人團體」和「三人團體」。

  

參考資料

徐光國(85)。社會心理學(初版四刷)。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光(91)。教育心理學(修訂版第二十四刷)。台北:東華書局。

 

上一頁

 

 

•欣賞舊首頁•網站主持: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王智弘 •網頁製作:TCNET資訊服務團隊 •網頁設計:陳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