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

方案名稱:黑暗中的一盞燈下載DOC檔

原設計者:彰化師範大學輔 諮系94級林佳苹

主題名稱

黑暗中的一盞燈 

適用年級

國二

教學時間

45

教學參照

分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

設計日期

93.6.3

教學日期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設計者

林佳苹

 

 

 

 

九年一貫

課程目標

1.      培養欣賞、表現、審美及創作能力。

2.      表達、溝通與分享的知能。

3.      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增進團隊合作。

 

 

學習領域

能力指標

7-1-1-1 描述自己及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

7-1-3-1 欣賞並接納他人。

7-2-1-4 認識並欣賞周遭環境。

7-3-1-1 舉例說明自己參與的團體,並分享在團體中與他們相處的經驗。

7-3-3-2 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 

7-3-4-2 學習關懷世人與照顧弱勢團體。   

理論依據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

2.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論。

教學資源

團體規範海報一張、電腦一台、投影機一台、麥克風兩隻、白板、教室一間、回饋單40

教材分析

1.分組討論可以交換彼此交換意見、感受。其優點為可以讓小組成員集思廣益,並在短時間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活動。其限制是場地小易受干擾,且易淪為漫談學生秩序不易掌控,且班上若有小團體存在時,某些成員可能會被孤立而落單。

2.角色扮演能讓學生更融入情境,且能滿足學生的表演慾。但礙於時間關係每組只能有90秒的呈現時間,有點可惜,且一方面leader要控制場面,不要讓秩序太混亂。

3.回饋單的使用可以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並且從學生的建議中讓領導者知道須改進之處。而回饋單內容未能與其他小組討論以回應學生的需求,且只能從中獲得文字回饋而缺少非語言訊息的溝通這兩點為其限制所在。而其在使用上應採不記名方式讓學生能自由填達,且格式須統一以免讓學生覺得有混亂的感覺。

 

學生學習

條件分析

對象是在彰泰國中二年級的學生,處於青春期的階段;而青春期實為人生發展階段中的過渡期,不僅要面對生理、心理的驟變,在認知上也要做一番調適,然而大眾傳播媒體是青少年最主要接受新知的管道,但因近來大眾媒體所報導的新聞事件多為負面的,深怕學生未加以過濾就全盤接收,因此要讓青少年了解辨別是非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認知 

1.      使學生能舉例說明自己生命中曾經感動過的事。

2.      使學生能評述對他人表達感恩之意的重要性。

 

 

3.      使學生能歸納社會上仍有許多另人感動的事情。

 

二、情意 

4.  使學生分享對看完小影片的想法。

 

5.  讓學生描述讓自己最感動的一件事及對此事的想法。

 

6.  使學生判斷社會上的黑暗面與光明面。

 

 

三、技能 

7.  讓學生回想自己過去曾經感動過的事並和同學分享。

8.  使學生能把令人感動的事情表現出來。

  

 

1-1學生能說出讓自己最感動的一件事。

2-1學生能理解對他人表達關心之意所帶來的作用。

2-2學生能了解一顆充滿感恩的心對社會的重要性。

3-1學生能了解社會上仍是充滿許多溫馨感人的事情。

 

 

4-1 學生表達自己對影片的觀後感。

4-2 讓學生體會到社會上比較正向的一面。

5-1 學生在分享討論過程中,去聯想到生活上是否有讓你忽略的小感動。

6-1 學生能了解分辨社會的黑暗面與光明面。

6-2 學生能多留意社會的光明面。

 

 

7-1 學生和同學討論分享自己的經驗。

8-1 學生上台表演呈現令人感動的一件事,並描述事件經過。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3-1

4-1

4-2

 

 

 

 

 

 

 

 

 

 

 

 

 

1-1

4-2

5-1

7-1

8-1

 

 

 

3-1

6-2

 

 

 

1-2

2-2

6-1

 

前言:

1.      介紹leaders和說明主題。

2.      請同學分8組,每組5人。

3.      leader簡單宣布團體規範,請同學遵守:

(1)        我樂意參與討論並和別人分享我的想法。

(2)        每個同學都有與別人分享自己價值觀的機會。

(3)        當別人發表意見時,我安靜並注意聽,以尊重別人。

4.  和學生建立小默契。

leader說「小蜜蜂」

請同學說「嗡嗡嗡」

 

暖身活動:

台上leader說:「大家聽完團體規範之後,我們現在來進行第一個活動。

(1) 1eader一邊播放一小段真實感人的影片(PPT),並一邊述說影片內容。

(2) Leader3位同學分享看了這個小故事的心得。

(3)引言:「剛剛大家看了這小小的故事,想必大家現在心中一定很感動,心理暖暖的。不知道在你的生命中你有沒有遇過很感動的事情?試著和你的小組一同分享這個故事。」

 

主要活動(心動列車):

1.      請同學和小組成員分享自己生活周遭中或自己生命中最令你感動的一件事。

2.      請各組自行票選組內最令人感動的事情,並用角色扮演演出來。

3.      小組表演,每組90秒。

4.        回到大團體中,leader帶領討論。

 

 (1)聽完小組每個人的這些故事你有什麼感受?或是你想到了什麼?

(2)你覺得自己有一顆充滿感恩的心嗎?這個特質重要嗎?

總結

1.      引言「剛剛看了這麼多溫馨感動的事情後,大家有沒有想到其實大眾傳播媒體上一些比較負面的新聞並不是就代表這個社會,我們的社會不是只有暴力、色情..等,只要我們多留心身旁的人事物,其實有很多事情事值得我們去感動的。」

2.      總整同學所發表看法與主題連結。

*這社會中仍有許多值得我們感動的事情。

*要對身旁的人事物懷有感恩的心。

*珍惜身邊的一切,把小小的感動收藏起來,這是幸福快樂的。

*要學會表達對他人的關心及感謝之意。

 

2. 回饋單的填寫。(附錄一)

 

 

3分鐘

 

 

 

 

 

 

 

 

 

 

 

 

10分鐘

 

 

 

 

 

 

 

 

26分鐘

6分鐘

 

 

 

 

 

12分鐘

8分鐘

 

 

6分鐘

 

 

1分組時間為1分鐘。

2規則說明後反問同學,以確定同學是否了解。

3確定同學進入狀況後,開始活動。

4注意時間的控制。

 

 

 

 

 

 

 

 

1.leader事先準備好播放器材。

 

 

 

 

 

 

 

 

 

 

 

 

 

 

 

1.注意時間的控制。

2.盡量每組都有人發言。

3.若無同學自動舉手發言,則請同學發言。發言過的同學則不再重複。

4.自動舉手發言的同學亦有小小的獎勵。

5.演戲的小組盡量靠近台下同學。

 

 

 

 

1.leader統整完後再分發回

饋單給同學填寫。填寫時間為1分鐘。填寫完後收回。

2.回饋單每位同學一人一張。

 

 

(附錄一)

 

這次團體的主題叫做:                     

 

各位親愛的同學們:

下面是一份針對我們這次活動所設計的問卷,請大家依照自己的實際狀況填寫,並給予我們建議讓我們作為此次活動的檢討與下一個活動的參考,謝謝大家。

 

 

 

非常不符合

不符合

不確定

符合

非常符合

1.我覺得在團體中可以信任老師。

2.我覺得在團體中可以盡情說出我的想法。

3.我覺得我在這次團體的參與度情況很不錯。

4.我覺得在團體中,老師會注意到我,並給我適當的回饋。

5.我覺得在此次團體中有所收穫,如:我懂的去關心周遭的人事物、滿懷感恩之意…..等。

 

※我覺得這個活動有些地方需要改進一下,比如說…..

 

※此次活動給我最大的收穫是…..

 

    我想偷偷的跟老師們說…..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w          方案理論基礎

.皮亞傑認知發展論

皮亞傑(Piaget,1896~1980)的認知發展論提出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階段分別是:

1.感覺動作期 (sensorimotor stage): 0至2歲

2.前操作期 (preoperational stage):2至7歲

3.具體操作期 (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至11歲

4.形式操作期 (formal operations stage):11歲以上

從上述觀看之,國中生已進入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這個時期開始以抽象思考為特徵,能處理抽象概念,此階段的青少年在思維方式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1.假設演繹推理

        假設演繹推理是邏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此種推理思維的特點是,先對所面對的問題提出一系列的假設,然後根據假設進行驗證,從而得到答案。

2.命題推理

       認知發展臻於形式運思期的青少年,在推理思維時,不必一定按現實的或具體的資料做依據,只憑一個說明或一個命題,即可進行推理。

3.組合推理

        在面對多項因素形成的複雜問題情境時,認知發展臻於形式運思期的青少年,可以根據問題的條件,提出假設,然後一方面孤立某些因素,一方面組合另一些因素,從系統驗證中獲得正確答案。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觀,青少年的認知發展達到了形式運思期的水平,這代表著個體的思維能力已發展到了成熟階段,使得青少年思考層次高於兒童的主要元素,在於「假如將會如何」的觀念。青少年以「可能如何」來思考,而不只是以親眼所見的具體事實來思考。由於他們能想像種種的可能性,所以他們會做假設性的推理,依據皮亞傑的說法:青少年生活中的內外變化共同導致了認知的成熟,他們的腦部逐漸成熟,社會環境日益拓廣,使得他們有更多試驗的機會,兩種改變之間的互動更是達到認知發展最高層次的必要元素。

從以上得知,青少年已經有能力去對大眾媒體所傳遞的訊息做一個更深的思考,但不代表著青少年的是非對錯辨別力已非常的成熟,因此成人在這時候要適時的給予青少年機會教育,以期在他(她)們迷惘困惑時能給予協助,幫助他們釐清困惑。

 

二、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論

柯爾伯格把一個人的道德發展分為三個時期期六個階段,分別是前習俗道德期、習俗道德期、後習俗道德期,而青少年階段正處於柯爾伯格的習俗道德期(10~20),此階段的青少年道德發展又可分為尋求認可取向和遵守法規取向。而尋求法規取向是一種社會從眾的心態:社會大眾認可的就是對的,社會大眾反對的就是錯的。此取向是從在家父母管教養成的,以後擴大到社會的人際關係。    

青少年在此階段容易接受外界給予的訊息,然而他們並不是有很好的辨別對與錯的能力,因此大眾媒體所傳遞的訊息若沒有加以過濾,很可能造成青少年認知偏頗,這實在是一件不容忽視的議題。

 

參考資料

1.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2.楊國樞(1998)。發展心理學。台北:桂冠。

上一頁

 

 

•欣賞舊首頁•網站主持: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王智弘 •網頁製作:TCNET資訊服務團隊 •網頁設計:陳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