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

方案名稱:我是植辨王下載DOC檔

原設計者:彰化師範大學輔諮系94級曾秀芳

主題名稱

我是植辨王

適用年級

國二

教學時間

230分鐘

教材來源

見附錄一

設計日期

93/06/25

教學日期

93/07/02、03

(周五、六)

教學方法

講述法、媒體教學法、

野外實地參觀、遊戲競賽法

設 計 者

 曾秀芳

 

 

 

九年一貫

課程目標

1.培養欣賞、表現、審美與創作的能力

2.運用資訊與科技的能力

3.激發主動探索與研究的精神

學習領域

能力指標

7-2-1-4  認識並欣賞周遭環境。

7-2-3-2  觀察野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7-2-4-2  規劃適合自己的休閒生活,並學習野外生活的能力。

7-3-1-2  體會團體合作的重要性。

7-4-1-1  觀察住家和學校周遭環境,並知道保護自己的方法。

7-4-3-2  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討論如何保護

        或改善環境。

理論依據

    戶外教學或遊憩活動,是環境教育理念中,認為可以促進環境態度和價值的有效方法。可是在台灣我們所見到的學生或遊客,縱使已身在戶外優美的大自然景觀之中,他們的心情和行為仍然跟居住在都市,城鎮一樣,來去匆匆,甚至亂丟垃圾,在樹上刻名留念,公然破壞天然景物,顯然仍停留在「人與人」的互動而忽略了到野外之主旨:「人與自然上多接觸」要知道自然景觀一旦遭到破壞,將永不能恢復,而為了自己也為了子孫,請大家在進行遊憩休閒或戶外教學活動時,千萬則破壞環境,讓天地間之大美(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得以保留下來,俾讓後代的人類永遠享用。

                    …………………………………見附錄二

教學資源

電腦教室一間、可上網電腦每人一台、記錄用A4紙每人一張、分享單每組一張

垃圾袋每組一個、獎勵用小禮物一份。

教材分析

一、

    一開始使用網路教學,教導學生先從網路上找尋相關的資料,以使學生有一些基本野外植物的先備知識,但此點會受限於場地與設備,學校必需要具備有足夠的設備支援,否則不易施行。學生也必須要學習如何把找到的資料有效的紀錄在A4紙上以便下一個活動使用。

二、

    接下來以五人為一組進行小組分享,互相分享自己方才在網路上所找到的資料,如此可以藉由彼此分享增廣學生對植物的概略性認識,分享的主題主要為了讓學生能盡量記得植物的名稱、有沒有毒、能不能食用,這些雖然都很基本,但對學生都是有幫助的,並且在之後的競賽活動中會實際運用到。

三、

    接下來第二天的課程是帶學生實地去戶外踏青看看野生植物,並讓學生用繪圖的方式記住沿路上看到的野生植物,特別是在昨天網路上有看到或聽同學分享到的植物。用繪圖的方式是希望能讓學生學習到不要任意摘採路上的野生植物,保留給大自然環境最原始的風貌,沿途上看到垃圾也可以撿起來,順便教導環境保護的重要。

四、

   最後會在八卦山上進行遊戲競塞,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經由輕鬆的競賽活動中學習到認識野生植物的目的,最後再進行今天踏青的心得分享,為活動做一個結束。因為有戶外活動,雖然只有半天,但為了安全起見還是需要保險,並且在前一天課程結束預告第二天行程時,要叮嚀同學第二天爬山不要穿太鮮豔的衣服,並且要穿長褲或牛仔褲,不要穿短褲或裙子,防曬要做好,可以戴帽子或遮陽傘並且每個人都要帶一瓶水。

學生學習

條件分析

學生是剛從國一升上國二,所以還沒有課業的壓力,是普通班的學生,很活潑好動,對野外活動學習興趣濃厚,所以設計有關野外活動的方案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與喜愛。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認知

1.使學生知道要到哪裡尋找相關資料

2.使學生能對野生植物有基本的認識

3.使學生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

 

情意

4.使學生能分享彼此找到的資料

5.使學生能分享聽完大家的簡述後自己的心得感想

 

技能

6.使學生能運用網路查到所需的資料

7.使學生能畫出野生植物的特徵

 

 

1-1使學生能具體指出相關網站的網址   名稱。

2-1使學生能指出至少三種不同植物的       名稱。

2-2使學生能辨別並指出至少三種植物有沒有毒。

2-3使學生能辨別並指出至少三種植物可否食用。

3-1學生能在踏青的過程中進行淨山的活動,看到垃圾能主動撿起來。

4-1使學生能在小組分享中與組員分享自己找到的野生植物並簡介其特性。

5-1使學生能夠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與組員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想。

6-1使學生練習運用網路查詢所需資料。

6-2使學生能將在網路上所找到的資料抄寫在A4紙上。

7-1使學生能畫出至少三種以上的野生植物的特徵

 

單元一:花言草語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1-1

6-1

6-2

 

 

2-1

2-2

2-3

 

 

 

 

4-1

 

5-1

 

 

 

 

1.前言

  在日常生活週遭充斥著相當多的植物,有些我們叫得出名字,有些則否。在大家都在講究口味的同時,其實還有一些平常我們沒有吃過,也沒有看過的植物都可以食用,在野外沒有食物的時候就必需靠這些植物來維持體力,等待救援,所以平常應該就對植物要有一些了解,以便受困時可以拿來食用,現在我們要先到電腦教室去查查有關植物的一些資料以增進大家對野外植物的基本認識。

 

2.本草「網」目新世界

運用網路尋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野外花草植物,並要對該植物的特性有基本的瞭解。告訴同學至少要知道幾點:

(1)、植物的名稱。

(2)、可不可以食用?

   (3)、有沒有毒?

 

3.花言草語

  每個人都找到一些植物後,分組進行分享與討論,以5人為一組,針對下列的問題進行討論與分享:

1〉.你找到的植物叫什麼名字?

2〉.它們有什麼特色?有沒有毒?可以食用嗎?

3〉.聽完大家的簡述後,輪流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想。

 

4.結語

  回到大團體,老師做一小總結。

  經過剛才的小組分享,相信大家除了自己找到的植物外,應該還知道了更多其他的植物,它們有什麼特性,可不可是食用,有沒有毒,這些知識對你們來說都是很有用的,希望你們能記住。

 

5’

 

 

 

 

 

15’

 

 

 

 

 

 

20’

 

 

 

 

 

5’

 

   

 

 

 

 

 

 

 

 

 

 

每人一張A4紙,把找到的資料寫在上面。

分享題目寫在分享單上。

 

單元二:親山、近(淨)山、護山  (PS:因為是假日所以設計的時間不只有45分)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3-1

 

 

 

7-1

2-1

2-2

2-3

 

5-1

 

1.戶外教學:親山、近(淨)山、護山

  帶同學去八卦山踏青尋訪野生植物。

  以5人為單位成一組,沿途上必須紀錄下能辨識出

  的植物,並將其特徵畫下來,出發前要確定急救箱

  是否帶妥,提醒一些登山需注意的安全事項,並

  宣導環保教育的重要,希望同學能日行一善,沿途

  看到垃圾就順手撿起來。

 

2.我是植辨王

  在八卦山公園進行遊戲競賽,競賽項目如下:

  (1).各組將沿途所紀錄畫下的植物數量做比較,多者記一勝。

  (2).接下來讓各組互猜各組所紀錄的植物,辨識出最多植物的組,記一勝。

  (3).看看哪一組的垃圾撿的最多,也記一勝。

 

3.小組分享

 小組分享今天戶外踏青,在觀察野生植物與淨山的

 過程中有什麼心得感想。

 

4.回到大團體討論與分享

  每組派一名代表,簡單的與其他組分享自己組內的

  心得與收穫。

 

5.總結與回饋

 我們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保護環境就等於是保護  我們自己,在大家多認識與了解野生植物之後,也要去想一想這些野生植物生長的環境如果遭到破壞,那麼也許有一天我們便再也看不到他們了!經過一個上午的體驗活動後,我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穫並得到新的體驗。

 

120’

 

 

 

 

 

 

 

30’

 

 

 

 

 

 

 

20’

 

 

 

10’

 

 

5’

前一天要提醒當日衣服穿著不可太鮮豔,每人要帶一瓶水,並注意防曬保護。垃圾袋每組一個。

 

 

 

勝利組別送小禮物

 

 

 

 

 

 
◎ 附錄一:參考資料出處

1、http://studentweb.bhes.tpc.edu.tw/91s/s860415/www/new_page_7.htm

認識野外求生植物

2、http://www.contest.edu.tw/award/88/save/jianfa12/www/03.htm 

野外求生大作戰

3、http://eeweb.gcc.ntu.edu.tw/topic/protect/books/13.htm 

環境保護/休閒活動與自然景觀/李春生

 

 

◎附錄二:人對休閒活動的需求

 

    戶外教學或遊憩活動,是環境教育理念中,認為可以促進環境態度和價值的有效方法。可是在台灣我們所見到的學生或遊客,縱使已身在戶外優美的大自然景觀之中,他們的心情和行為仍然跟居住在都市,城鎮一樣,來去匆匆,甚至亂丟垃圾,在樹上刻名留念,公然破壞天然景物,顯然仍停留在「人與人」的互動而忽略了到野外之主旨:「人與自然上多接觸」要知道自然景觀一旦遭到破壞,將永不能恢復,而為了自己也為了子孫,請大家在進行遊憩休閒或戶外教學活動時,千萬則破壞環境,讓天地間之大美(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得以保留下來,俾讓後代的人類永遠享用。

 

         根據杜會心理學家馬斯洛對於人類需求之研究結果,認為依照需求迫切性之高低程度,應可劃分成許多不同的層次,層次最低的需求是滿足人類食、睡、性、住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一旦經濟逐漸成長,人們便會不斷升高他們對安全感、歸屬感、榮譽感、求知慾、美感和自我實現等項的需求。從台灣目前響徹雲霄的要求做好公害防治、講究環境衛生、便可略見端倪。目前階段訴求的重點似乎已邁入需要安全之要求階段。但日後逐步對於比安全感層次還高的需求是可以預料得到的,所以國內像知性之旅,景觀欣賞活動,舉辦的次數已愈來愈多,參加的人潮也愈來愈熱烈。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

 

    人本是大自然的一環,人的身理跟心理都具備了跟大自然律動的本能。當天人合一時,也就是人類體驗大自然規律跟自身規律一致時,便能引起共鳴,而人的美感及喜愛此美感的情意就孕育而生。但別為「愛」而致自然景觀於「死地」,請永遠牢記一句話,別再破壞地球環境了,但願「寂寞的春天」的預言,永遠不會降臨咱們的寶島- -台灣。

 

上一頁

 

 

•欣賞舊首頁•網站主持: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王智弘 •網頁製作:TCNET資訊服務團隊 •網頁設計:陳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