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
方案名稱:《愛笛兒出頭天》—創意無限樂無窮(下載DOC檔)
原設計者:彰化師範大學輔諮系94級高心藝
主題名稱 |
《愛笛兒出頭天》—
創意無限樂無窮 |
適用年級 |
國二 |
教學時間 |
135分 |
教學方法 |
講述法、小組討論法、
發表教學法 |
設計日期 |
93/06/05 |
教學日期 |
|
教材參照 |
彰化師大輔諮系94級教材教法歌曲組高心藝、洪薇嘉、林玉芹設計之方案 |
|
設計者 |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三年級 高心藝 |
|
設計依據 |
九年一貫
課程目標 |
1.
培養欣賞、表現、審美及創作能力。
2.
激發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
3.
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
學習領域
能力指標 |
(4)-3-2-3-10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5)-1-2-2嘗試各種媒材,引發豐富的想像力,以從事基礎性視覺藝術活動,感受創作的喜悅與樂趣。
(5)-1-7-5利用藝術創作的方式,與他人搭配不同之角色分工,完成以圖式、歌唱、表演等方式所表現之團隊任務。
(5)-2-2-4相互欣賞同儕間的作品,並能描述其美感特質。
(5)-4-8-5尊重與讚美別人的意見與感受,願意將自己的創意配合別人的想法作修正與結合。
(7)-4-1-8分析人與自然的關係,並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有系統的觀察與探究,發現及解決問題。
註:(4)代表自然與生活科技。
(5)代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7)代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
|
理論依據
|
一、創造力的理論基礎
1.
Maslow主張創造是一種生活的方式,能夠具有創造性生活的能力就是創造力。
2.
Dewey主張創造是問題解決的心理歷程,亦是一種思考歷程。
3.
Guilford從分析的觀點提出有關創造力的主張,以擴散思惟的角度去看,認為人的創造力包含了五種基本能力。
4.
完形心理學派認為在經驗的重整、知覺的趨合(Perceptive
Closure)現象及頓悟(insight)上可產生創造的現象。
二、認知理論基礎
1.
根據Piaget所提出的認知發展階段:感覺動作期、前運思期、具體運思期、形式運思期。
(見附錄一) |
|
教學資源 |
彰化師範大學 輔導與諮商學系 三年甲班學生 高心藝
教室一間、黑板、班級規範海報一張、Note
book電腦一台、單槍一台、Flash影片一段(圖畫接龍記)、單元二小組學習單六張(半開大小)、單元三小組學習單六張(半開大小)、哨子一個、磁鐵十五個、磁條十二條、麥克風兩支、CD
PLAYER一台、CD片一張、彩色筆一盒、半開海報紙六張、神秘小禮物、單元三的圖片三張、一些廣告紙、報紙、色紙、寶特瓶、剪刀、小刀、膠水、膠帶、回饋單三十六張 |
|
教材分析
|
1.
單元一的準備活動中,一開始是用Flash動畫放映,藉以引起學生動機,並且引入發展活動的進行。此方法優點為易吸引學生注意力,並且能夠有示範的功能,啟發學生進行之後發展活動的方式。限制是要考慮到相關媒體器材的使用,最好是先操作過,以避免臨時發生狀況的風險,可能影響活動進行。(可有備案,以防萬一)
2.
單元一的發展活動先以分組圖畫接龍較活潑、動態的方式讓學生體驗過程,此方法的優點是可以引起學生動機,使學生可以較用心參與活動內容,以利於接下來討論活動的進行。限制是規則必須解說詳細、清楚,同學才能瞭解活動將進行的方式為何,否則場面易混亂,不好管理。
3.
接下來進行分組討論,配合學習單的使用;藉由分組討論可以交換彼此的意見、感受。優點是可以了解自己與別人間在體驗過程中有何不同,並且說出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創意表現,藉由彼此討論,激發更多思考與想法。限制是有些學生不善表達意見而容易被忽略,或者同學並不積極的參與討論,動力不夠而變成聊天。而學習活動單的使用在於讓學生寫下討論的答案;優點是督促學生作更具體、實在的學習,經由寫來加深印象並促進思考,也將活動完後所要引發的學習聚焦。限制是以小組方式寫學習單,礙於空間的大小,很難將大家的意見皆寫上去,此外,也考驗學生的統整能力如何,以及字跡的工整與否。
4.
單元二一開始運用了班級經營的技巧,將之前建立的默契規則加以運用,拉回學生的注意力,以利於接下來活動的進行。
5.
單元二的發展活動是以任務制方式進行活動,讓各小組以自由發揮的形式表現創意,只要達成任務中的指定項目,其他可以由小組自行安排、設計。其優點是讓學生有更多發揮創意的空間,並且在活動中藉由彼此的表演分享,得到更多不一樣的想法。限制可能為若是小組討論進行的不太順利,可能會影響最後呈現的結果,或是有學生怕羞,不太敢表現。
6.
之後進行討論活動,是希望學生能藉由彼此的意見交流,除了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感覺外,還可以從中懂得欣賞別人的創意表現。
7.
單元二最後的綜合活動以票選的方式進行,除了讓學生選出他們心目中欣賞的創意表現外,也藉此鼓勵他們可以多將自己的創意、想像以行動表現之。可能有的限制是老師要傳達的動機要正確,避免讓學生對此產生評價式的想法。
8.
單元三的準備活動運用ppt形式放映圖片,也是以此活動作為引發學生思考的起點,並藉由邀請學生分享想法,將主題帶出。優點可以先讓學生有個心理準備,引導他們接下來的思考。而限制則是要考慮到相關媒體器材的使用,最好是先操作過,以避免臨時發生狀況的風險,可能影響活動進行;或是學生的發言可能失焦,老師要細心引導學生思考。(可備案將圖片作成海報等)
9.
單元三的發展活動則是以實際問題解決的形式,讓學生去發揮他們的創意實際去經驗解決問題的經過,並藉由之後的討論與分享激發更多思考與想法。優點為讓學生以實際行動嘗試去做,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連結,增加現實感,以增加學生的動機與行動力。限制可能是場面可能比較混亂,時間上要多注意,以及可能要考慮創意發揮的可行性。
10.
最後的全班分享,老師能利用此機會將散亂、多元的訊息做整理,使學生能有較完整系統的學習。 |
|
學生學習
條件分析 |
我所帶的學生是橋頭國中二年級的學生,除了在功課上表現傑出的成績外,此班級的同學也是學校中的音樂班級,同學非常主動積極地參與班級活動,表現活潑,對於上課問題能勇於舉手發言,故希望藉由藝術媒材活動的應用,啟發學生在思考上更具創意性的想法,除了在課業上追求好的表現外,在日常其他方面中也能運用彈性、具有新意的想法過著活潑、有活力的生活。 |
|
教學目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一、認知領域
1.
使學生了解創造力的多樣形式。
2.
使學生了解創造力的重要性。
二、情意領域
3.
學生可由活動中體會創意發揮的樂趣。
4.
學生可由合作學習中體會創造力集思廣益的好處。
5.
培養學生欣賞他人創造力表現的能力。
|
1-1學生能以畫圖接龍、主題曲創作等方式表現創造力。
1-2學生能說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圖形變化。
2-1學生從歸納小組的不同意見中,了解創造力的重要性。
2-2學生能在課堂中說出運用創造力解決問題的過程。
2-3學生能說出創造力運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1各小組在活動中能至少有一位以上的同學代表,分享其創造力的作品。
3-2學生能遵守活動規則,使活動順利進行。
4-1學生能在小組中分享自己的意見。
4-2小組能合力展示組內的創作。
5-1小組能派出代表指出自己組內或是其他小組運用創造力的特色。
5-2學生能分享對自己小組或其他小組作品的想法。 |
|
三、技能領域
6.
學生可藉由創意思考增加問題解決的能力。
7.
學生可多方學習不同的思考方向。
8.
學生可在不同方面表現運用創造力的能力。 |
6-1學生可描述出至少一個以上運用創造力的方法。
6-2學生可寫出至少一個以上解決問題的方法。
7-1學生可在活動中表現不同的創意點子。
7-2學生可在活動中,藉由描述不同的創意內容,分享到更多樣的方法。
8-1學生可在不同活動中,使用至少一種以上的創意方法完成任務。
8-2學生可在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式表現創造力。 |
|
|
|
|
|
|
|
|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 |
時間 |
備註
|
3-2
1-1
3-2
4-1
8-1
3-1
3-2
4-2
7-1
8-2
3-2
4-1
5-1
5-2
7-2
|
一、準備活動─「卡麥啦!」開拍
1.
請同學歸位,按照分組的座位坐好,若是秩序不太良好,可運用上一節課所建立的小默契,拉回大家的注意力後,說明之後的活動內容。
2.
指導語:接續上一節課的內容,我們將針對各組所創作的作品,作更進一步的發揮,考驗大家的創意與想像力,歡迎大家運用所有想的到的新奇idea,為自己的作品包裝,將自己的創意推銷出去吧!
二、發展活動---宣傳活動
1. 說明活動的規則:
(1)
請同學們就該小組所完成的圖,加以包裝及推銷,想出作品的主題性,為其命名,並為該作品創作一首主題曲,其他包裝、推銷方式不拘,各組可發揮自己的想像空間,自由創作。討論時間為八分鐘。
(2)
之後,請每一組推派代表上台推銷此作品,可以運用各種方式推銷(譬如演戲、說相聲…),代表至少三人以上,並且須包括主題名稱與主題曲的呈現。發表時間,每組以兩分鐘為限,六小組共十二分鐘。
(3)
發表完後,請各組同學討論出對其他組作品中感到最有創意的地方,並要求每一組都要被評到;各組並推派一位代表出來講評。討論時間為五分鐘,講評時間各組以一分鐘為限。
(4)
老師回饋、統整各組的講評,而引導學生除了發現自己能有所創意、創新外,也能夠欣賞別人的新意表現,從而引發除了自己努力思索創意外,也可以藉由觀察別人的表現,而獲得新的想法或點子。
三、綜合活動—年度排行榜
1.
老師帶領大家以投票方式,每組一票選出最佳創意組。
2.
進行頒獎活動,並鼓勵大家:「得到大家票選第一的小組,是因為大家喜歡、欣賞他們創意的表現,其他小組的表現也都非常好,老師都很喜歡。」
3.
結語:說明對於創意的表現而言沒有最好與最壞的差別,任何一個想法、創意的想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只是看我們自己如何運用這些想法、看待這些想法的存在,或許當我們找到最適合的表達方式將這些創意表現出來,就會達到我們所預想不到的結果,所以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創造力、想像力,並且試著找尋它們可以有所發揮的管道,那麼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加富有樂趣與新意。」 |
2分鐘
1’
1’
38分鐘
2’
8’
12’
11’
5’
5分鐘
1’
1’
3’ |
規範海報貼在前方黑板上。
請小組拿出上一節課,大家共同創作的作品。
雖不硬性規定包裝與推銷的方式,但是仍鼓勵各組有所新意的表現。
注意提醒各組投票時,不能投給自己小組。
神秘小禮物。 |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 |
時間 |
備註
|
3-2
1-2
3-2
4-2
7-1
8-1
2-2
2-3
3-1
5-1
6-1
7-2
5-1
5-2
2-1
6-1
6-2
7-2 |
一、準備活動─看我變變變
1.
請同學歸位,按照分組的座位坐好,若是秩序不太良好,可運用之前課程所建立的小默契,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以進行接下來的活動。
2.
學生準備:請學生們拿出上禮拜交代的家庭作業—蒐集一些廣告紙、報紙、色紙等材料、以及一些美勞工具,例如剪刀、小刀、膠水等,於課堂時間帶來,以預備進行活動。
3.
老師準備:準備相關活動材料,如多一些的廣告紙、報紙、色紙,以及寶特瓶、剪刀、小刀、膠水、膠帶…等。
4. 引起動機:運用ppt放映三張圖片(附件3-1),引導學生先行思考,引發其動機與想法,稍後並請幾位同學發表想法或感覺。
圖一:花瓶或臉孔
圖二:畫中有畫
圖三:暗藏玄機的黑夜
可以嘗試詢問學生幾個方向的問題,如其所看到圖形為何?是否發現有何不同?從哪些角度切入去看而發現不同?從這樣的過程中,自己有哪些想法或是感覺?…。
指導語:這些圖片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所看到的圖形並不完全相同,如同我們面對事物時,其實可以從許多不同的角度切入去看,發現事情的許多面貌與轉機,而讓自己擁有更多彈性與新想法,發揮更多空間與能力。
二、發展活動---祕技交流時間
1.
引言:經過上一個活動,我們可以了解到面對事物或是問題時,我們可以從許多角度去看,將自己的許多創意想法或是想像嘗試以行動表現,從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2.
現在我們有一個任務需要大家共同去完成:
(1)
任務內容:最近將有一位大家很要好的朋友要過生日,那位朋友很想要一個手工製的禮物,請大家發揮自己的創意,想想可以如何運用現有的材料、動動腦思考可以有怎樣的變化,將你們的巧思創意融入其中表現出來。完成任務時間共有八分鐘。
(2)
任務完成後,我們將請各小組展覽作品為何,並請各組派一代表解說作品內容(如主題、特色…),以及創作經過(例如說說想法或感覺、或遇到什麼困難?最後如何解決等…),一組以一分鐘為限,六組共六分鐘。
3.
發下小組學習單(附件3-2),請大家共同討論學習單上的兩個題目,並且將討論內容簡要地寫在學習單上,每組各派一位代表上台發表討論內容。討論時間為七分鐘,每組發表時間以一分鐘為限,六組共六分鐘。(可以將各組發表內容貼在黑板上)
(1)
從各小組的分享中,有哪些創意是小組很欣賞的地方,將表現好的地方寫出來。
(2)
除了大家分享的點子以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形式可以加以運用?(例如作成別的作品,可以如何做?這些材料還可以如何物盡其用?…)
4.
老師針對各組之發表內容給予回饋,並加以統整各組的發表內容。
三、綜合活動—誰是金頭腦
1.
結語:經過今天的三節課,我們藉由活動體驗了發揮創意的樂趣與新鮮感,也藉由討論、回饋的活動更深入地去分享這些感受或是收穫,希望這樣的課程,可以帶給大家一些啟發,其實我們有許多的想法在我們的頭腦裡,只是我們缺乏機會與時間去發揮這些創意或是想像,藉由今天的課程讓大家有機會去體驗這樣的過程,知道自己其實有這樣的能力,我們可以有選擇性地將自己這些獨特的一面發揮出來,在生活中也製造一些驚喜與樂趣。
2.
發下回饋單請同學填寫(附件3-3)
|
10分鐘
1’
1’
8’
30分鐘
1’
8’
6’
13’
5分鐘
3’
2’ |
請學生將準備的材料,放在小組桌上。
老師將材料放在前方桌上。
單槍、Note
book電腦、圖片*3
相關材料準備:廣告紙、報紙、色紙,以及寶特瓶、剪刀、小刀、膠水、膠帶…
學習單*6(製作成半開大小)、磁條*12、彩色筆*6
回饋單*36 |
附錄一:方案理論基礎
一、
創造力的重要性
一般人的學習能力多偏重在吸收、記憶以及理解能力,在加上傳統的教育體制下來,也大多強調以及強化這些能力,使得學生的創意思考被侷限住而無法啟迪其新的創造思考能力,最後陷入思考的僵化,只能因襲舊有的思考模式,但是我們的生活周遭總是有著一些新問題不斷地產生,需要我們去面對與解決,如果只是用著舊有一貫的思考模式去面對多樣、多變的問題,那麼我們很難從原地有所進步,也無法從進步中看見自己的成長,所以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自然應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議題。
二、
創造力的理論基礎
有關於創造力的研究已進行了一段時間,有許多學者針對不同的角度與觀
點提出了許多有關於創造力的理論內容,以下是幾位學者的主張:
1.
Maslow:提出創造是一種生活的方式,能夠具有創造性生活的能力就是創造力的主張;認為創造在求自我實現,自我實現的創造力表現於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均具有創新的傾向。(劉世南、郭誌光,2002)
2.
Dewey:主張創造是問題解決的心理歷程,創造力也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創造視為問題解決的心理歷程,所以創造力是一種問題解決的能力;此外也認為創造是一種思考歷程,可在思考過程中運用創造力,在思考結果表現創造力。(劉世南、郭誌光,2002)
3.
Guilford:從分析的觀點提出有關創造力的主張,其中提到有關擴散思惟的部分,認為擴散思惟即是一種思路廣闊,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思惟方式,所以在人的智力結構中,擴散思考即代表人類的創造力,它包含以下幾種基本能力,而這些能力可透過測驗工具或評量者的觀察而了解(陳龍安,1989):
(1)敏覺力(Sensitivity):指敏於覺察事物,具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
常及未完成部份的能力。也即是對問題的敏感度。
(2)流暢性(Fluency):指產生觀念的多少,即是思索許多可能的構想和
回答。
(3)變通力(Flexibility):是指用不同方式思考,面對問題時能隨機應變。
(4)獨創力(Originality):指反應的獨特性,想出別人所想不出來的觀念。
(5)精進力(Elaboration):是一種補充概念,在原來的構想或基本觀念再
加上新觀念,增加有趣的細節,和組成相關概念群的能力。
4.
完形心理學派:提出的主張主要是有關於經驗的重整、知覺的趨合(Perceptive
Closure)現象及頓悟(insight);他們認為重組舊經驗或修改原有事物的活動就是創造的現象,而問題的解決就是將問題情境重新組織和重新架構;而在這樣的創造思考過程中常會有頓悟的現象,可能是因素接近(Contiguity)與情境相似(Similarity)的結果,所形成整體延生特性(emergent
properties)的知覺與融通(consilicense)結構的連貫完形,此即為頓悟;其中Wallas(1926)更認為創造的過程應包含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及驗證期。
(劉世南、郭誌光,2002)
此次的課程設計運用到以上幾位學者所提的理論,藉由單元一與單元二的活動內容設計將Guilford所提出的擴散思惟主張融入其中,而可體驗創造性思考在運作過程中,須突破我們對於事物固定的看法與成規,而能求新求變,以嘗試、冒險的精神去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而能於其行為上表現出敏覺、流暢、變通、獨特、精進等特質;此外,在單元三的活動設計中,則將Maslow、Dewey、完形心理學派等學者提出的創造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或是一種思考歷程、心理歷程等主張,藉由活動安排讓學生從中去體驗這些過程,進而能夠產生新的思考方式,並且能將之運用至生活中,開闊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創造力發揮的樂趣。
三、
認知理論基礎
創造力與抽象思考能力有關,需要配合學生心智發展到能作抽象思考時,
實施有關於創造力主題的教學才能發揮其功能與價值。而根據Piaget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張春興,1994):
1.
感覺動作期(0~2歲):憑感覺與動作以發揮其基模功能、由本能性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對物體認識具有物體恆存概念。
2.
前運思期(2~7歲):能使用語言表達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傾向、能使用符號代表實物、能思惟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
3.
具體運思期(7~11歲):
能根據具體經驗思惟以解決問題、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恆的道理。
4.
形式運思期(11歲以上):能做抽象思惟、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解決問題、能按形式邏輯的法則思惟問題。
本課程活動對象為國中二年級的學生,根據Piaget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國二學生已經達到具有抽象思考的能力階段,配合國二生的認知發展階段,設計此課程教學方案應該對學生的發展有其適切性與啟發性。
參考資料:
1.
陳思龍(1989)。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出版社。
2.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3.
劉世南、郭誌光(2002)。創造力的概念與理論:一個心理構念的反思。資優教育,85期,p.20-30。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