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理論基礎
我國的教育素來皆以考試為重,重視智育的發展,然而面對如今知識日新月異、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教學已不能再停留在背誦記憶及灌輸,而應把重點放在如何啟發學生的思考、如何學習及如何應用知識去創新、創造及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各個學生其所具有的潛能,以協助其面對未知的未來。
一、創造思考教學的涵義與原則:
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建立在良好的叫學氣氛,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不立刻下判斷,並鼓勵學生去看、聽、嘗試、探索及操作,啟發學生創造的動機,鼓勵學生創造的表現,以增進創造才能的發展,而就教師本身來講,乃是鼓勵教師,因時制宜,變化教學方式,利用創造思考的策略,配合課程,讓學生有應用想像力的機會,以培養學生敏覺、流暢、變通、獨創及精密的思考能力。創造思考教學應注意以下的原則(陳龍安,民84):
(一)支持並鼓勵學生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
(二)接納學生的錯誤和失敗
(三)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四)允許學生有時間思考
(五)促進師生間、同學間,相互尊重與接納的氣氛
(六)察覺創造的多層面
(七)鼓勵正課以外的學習活動
(八)傾聽及與學生打成一片
(九)讓學生有機會成為決定的一份子
(十)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
二、認知理論基礎:
創造力與抽象思考能力有關,若要讓學生具有抽象思考的能力,需待學生心智發展到能作抽象思考時,實施創造力教學才有其價值。而本活動對象為國一學生,根據Piaget的認知理論,國一學生已達抽象思考能力階段。Piaget經由多年的觀察研究,發現自出生到青少年成長期間,個體的認知發展,在連續中出現階段性的特徵,下表為Piaget認知發展階段說明(張春興,民83):
期別 |
年齡 |
基模功能特徵 |
感覺動作期 |
0∼2歲 |
1.憑感覺與動作以發揮其基模功能
2.由本能性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
3.對物體認識具有物體恆存概念 |
前運思期 |
2∼7歲 |
1.能使用語言表達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傾向
2.能使用符號代表實物
3.能思惟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 |
具體運思期 |
7∼11歲 |
1.能根據具體經驗思惟以解決問題
2.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
3.能理解守恆的道理 |
形式運思期 |
11歲以上 |
1.能做抽象思惟
2.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解決問題
3.能按形式邏輯的法則思惟問題 |
依Piaget的認知發展論,國一生已發展到形式運思期,能做抽象性的思考,因此創造力的教學課程對其應有相當的適切性與啟發性。
三、「愛的(ATDE)」創意思考教學模式:
「愛的(ATDE)」創意思考教學模式,希望能營造一開放自在的空間,提供學生學習的最佳環境。所謂ATDE(愛的)主要是由四個要素構成,其代表意義如下:
(1)問(Asking):教師設計或安排問題的情境,提供創造思考的 問題,
以供學生思考。其中特別強調聚歛性(convergent thinking)問題及擴散
性(divergent
thinking)問題,也就是提供學生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的機
會。
(2)想(Thinking):教師提出問題後,應鼓勵學生自由聯想,擴散思考,
並給予思考的時間,以尋求創意。
(3)做(Doing):利用各種活動方式,讓學生從做中學,邊想邊做,從
實際活動中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而能付諸行動。
(4)評(Evaluation):指師生共同擬定評估標準,共同評鑑,選取最適
相互欣賞與尊重,使創意思考萌芽後進入實用階段。在此階段所強調
的是師生相互的回饋與尊重。
「ATDE教學模式」其基本原則為
(一)推陳出新:運用學生既有知識背景再加以實施詢問、思考、行動、評鑑的練習。
(二)有容乃大:強調愛的教育,能接納不同或相反意見,不批評指責, 提供和諧安全的教學氣氛。
(三)彈性變化:詢問、思考、行動、評鑑的程序可依實際狀況作調整,可詢問→思考→詢問→行動→評鑑,也可以詢問→行動→思考→詢問→思考→行動→評鑑,靈活運用。
在ATDE模式中,強調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為基礎,創造思考非「無中生有」,而係「推陳出新」,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提供擴散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展,老師並適當的設計及提出問題情境,刺激學生思考。因此要達到有效的教學,促進學生思考,教師的發問技巧就更顯其重要性。
四、創造思考的發問技巧
(一)編製創造性問題時的技巧
1.問題沒有唯一標準的答案。創造性問題最大的特點是擴散性,答案要越多越多,越新奇越好,標準答案只會更侷限學生的思考空間。
2.問題的答案不僅限於現有的教材中。若是學生能在課本中輕易找到答案,則不符合創造性問題的特性。
3.問題的敘述應以學生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配合學生的程度及生活經驗,除了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動機,更能夠落實在生活中,提升其創意思考問題解決的能力。
(二)請學生作答的技巧
1.候答時間不宜過短
教師發問後,指明學生回答或教師再度開口說話前,這段時間稱為候
答時間。學者指出,創造性問題內之回答,需要時間醞釀與發展候答
時間過短,勿忙間難得理想之反應。一般認為,候答時間不宜短於三
秒鐘。
2.多鼓勵少批判
羅吉斯呼籲提供心理安全與自由的環境,以利創造思考之發展,發問
過程,老師和學生對回答內容所抱持的態度,及當時環境氣氛的重要
決定因素,若老師和同學喜愛批評,則會造成發言者的壓力,導致不
願或不敢發表意見,反之,若當他人發表意見之時不予以批評,甚致
給予鼓勵,當有利學生創造性思考的發展。
3.容多納異
創造性發問技巧主張老師同學能開放心扉,容多(多提意見)納異(接受
不同意見),只要不是破壞性或傷害他人的內容,都可以接納,容許多
種不同的想法存在。
4.歸納答案
在學生回答出一連串的答案後,教師應做一歸納或總結,其歸納時,
不妨只歸納出可接受或表現不錯之處,其餘較差者可暫且不提,針對
學生良好的表現多加以鼓勵。
在創意思考的過程中,為了要更提升思考內容的擴散性,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透過彼此的意見交流,更容易活絡個人的思考。
五、腦力激盪術:
「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簡稱BS),是由美國某大型廣告公司創始人奧斯朋(Alex
F.Osborn)在1937年所提出(張玉成,民87)。它是利用集思廣益的方式,透過多人的思考相互激盪,進而產生連鎖反應,而產生大量不同的意見、想法或靈感,從中產生創意的歷程。在運用腦力激盪術時,需注意以下四項原則:
1.延緩批評:批評會扼殺發言人的發言意願及侷限思考空間,無益於創造思考。
2.量中生質(越多越好):求量為先,以量生質,見解越多越有可能提出有效解決方法。
3.自由聯想(異想天開):歡迎自由發言,多提供意見,意見越新奇獨特越好,不怕與他人不同。
4.綜合與修正:除提供意見外,也可以隨時擷取他人意見,歸納或再修正之,以求意見的精進性。
參考資料:
陳龍安,民84,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心裡出版社。
張玉成,民87,思考技巧與教學。心裡出版社。
張春興民,民83,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毛連塭.郭有橘.陳龍安.林幸台,民89,創造力研究。心理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