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
方案名稱:誤會殺手(下載DOC檔)
原設計者:彰化師範大學輔諮系94級蔡子偉
主題名稱 |
誤會殺手 |
適用年級 |
國二 |
教學時間 |
45分鐘 |
設計學生 |
蔡子偉 |
設計日期 |
2004/6/15 |
教學日期 |
|
教學方法 |
講述法、分組討論法、小故事導讀 |
教材參照 |
小故事:http://www23.brinkster.com/may957/story-23.htm |
設計依據 |
九年一貫課程目標 |
1.
增進瞭解自我,發展個人潛能
2.
培養表達、溝通和分享的知能
3.
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學習領域能力指標 |
1-1-1
描述自己以及自己相關的人事物
1-3-1
欣賞並接納他人
2-3-3
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
方案設計理論依據 |
謠言、流言的特點與基本要素。(詳見附錄) |
教學資源 |
教室一間、黑板一面、題目籤桶、回饋單40份 |
教材分析 |
1.
課程一開始先以問問題的方式來開場,先刺激學生思考,也能讓學生大略知道一下,除了「誤會」外,還有什麼因素會破壞人際關係。
2.
對自願發表的學生表示鼓勵與肯定,讓學生在思考之後,可以試圖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也能使學生在課程中較踴躍發言,達到想法充分表達、分享的效果。
3.
暖身活動採用「超級比一比」,讓同學能體驗訊息傳遞時,因為彼此間編碼譯碼的差異,造成了誤會,也就是認知上的落差。至於人數採12人而不是全班,主要是考量到時間的因素,達到暖身的效果即可,無須過於著墨。
4.
先不點出暖身活動的含意,除了刺激學生思考,還能觀察出此活動對於這個主題,能達到多少體驗的效果。
5.
主要活動以小組討論進行,設計時想要讓團體動力足夠,討論時間也不會拖很長,故採取5人一組。
6.
推派代表的用意,是希望在小組內可先初步篩選出比較正向的誤會解決方式,然後再到全班分享。總結時無須找出「最」好的方式,只要正向即可。
7.
總結使用蘇格拉底的小故事,一來希望使學生產生仿效之心,二來希望可以強調「謠言止於智者」的觀念。
8.
由於課程學習的目標叫偏向認知性,評量不易,所以設計回饋單來輔助評量。 |
學生學習條件分析 |
到了國二,班上同學逐漸熟識,接觸多了,摩擦也會多。國中學生大多正值叛逆期,自我意識較強,。如果沒有學會正向的誤會處理方式,人際關係間,輕則不歡而散,重則暴力相向。故希望學生能透過這樣的課程,一方面是學習,一方面也能反省。再者,學習重點放在「謠言止於智者」,希望學生能將此次學習到的觀念,內化成一種生活態度後,能一生受用無窮。 |
教學目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一、認知
1.
使學生瞭解會破壞人際關係的因素。
2.
使學生瞭解正向的誤會解決方法。
3.
學生能分析活動與主題的關連性。
二、情意
4.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與發言。
三、技能
5.
使學生學習到正向的誤會解決能力。
|
一、認知
1-1
學生能指出或舉例會破壞人際關係的因素。
2-1
學生能說明自己面對誤會時的感覺及採取的解決方法。
3-1
學生能區別暖身活動與主題之間的關連性。
二、情意
4-1
學生能自願發表其想法。
三、技能
5-1
學生能藉由分享,建立正向的誤會解決能力。
|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 |
時間 |
教材 |
備註 |
1-1、4-1
3-1、4-1
2-1
5-1
4-1
4-1
|
一、
前言:
1.
先問學生「破壞人際關係的因素有哪些?」,10秒鐘之後,徵求自願者,如無則點2∼3位同學發表看法,來引出今天的主題「誤會」。
2.
說明今天活動主題。
二、
暖身活動:超級比一比
1.
先徵求12位自願的同學,如無則指定某兩排(直或橫)的同學來進行體驗活動。分成兩組依序進行。
2.
說明活動規則:
(1)
同學排成一排後,背對老師,老師會抽出題目,再悄悄跟第一位同學說明。
(2)
由第一位同學「表演出」題目內容給第二位同學看。每位同學有7秒的時間,並依此順序傳遞下去。表演時,不可發出任何聲音。7秒一到老師會喊「換人」。
(3)
由最後一位同學說出他所認為的題目內容,即完成活動。
3.
依組別上台進行活動。
4.
詢問同學「這個活動跟主題『誤會』有什麼關連性?」,10秒鐘之後徵求自願者,如無則邀請2∼3位同學發表。
5.
總結學生的想法,並連結至「訊息在傳遞過程之中,如果有某個環節的誤解,原先的訊息就會扭曲,形成一種謠言,而產生誤會。」
三、
主要活動:誤會殺手
1.
請同學就近找到5位同學一組,分享自己跟朋友產生誤會時,會有怎麼樣的感覺,以及自己的因應方式。討論時間為5分鐘。
2.
分享之後,先讓同學注意力回到老師身上,然後請各組推派一位代表,分享自己遇到誤會時的感覺和解決方式。
3.
同學在發表的時候,老師簡單地將每位同學所發表的解決方式,寫在黑板上。
4.
每組發表完之後,先詢問同學黑板上哪些是屬於正向的解決方式,然後徵求自願者,如無則點兩位同學回答。最後將正向的解決方式統整後,鼓勵同學學習之。
四、
總結:
1.
發下故事單讓同學閱讀,一人一張。
2.
徵求自願者發表看完這篇文章後的想法。
3.
引導同學思考,前面學習到了一些誤會的因應方式,但是「預防勝於治療」,小故事中的「三個篩子」,指的便是預防的概念。誤會產生時,有時即使做了彌補,傷害仍然是造成了。如果能夠在說話時,用三個篩子過濾一下自己所要說的話,便可預防一些不必要的誤會。這便是所謂的「謠言止於智者」。
4.
發下回饋單讓同學填寫。寫完之後如果沒有其他問題,即可宣布下課。 |
4分鐘
3分鐘
1分鐘
12分鐘
1分鐘
2分鐘
2分鐘
5分鐘
2分鐘
17分鐘
6分鐘
8分鐘
3分鐘
12分鐘
2分鐘
5分鐘
2分鐘
3分鐘
|
題目籤(附件一)
故事單(附件二)
回饋單(附件三) |
1-1.對學生的想法給回饋,對自願者表示鼓勵與肯定。
2-1.說明之後詢問同學,確認是否清楚規則。
2-2.要注意計時並告知同學要換人。
2-3.同1-1
3-1.提醒同學可以不用描述細節。
3-2.可簡單對學生的發表給回饋。
3-3.同1-1
4-1.同1-1
|
附件一
題目清單
1.
尿急排隊等廁所
2.
貝克漢
3.
考滿分很高興
4.
搶籃板球
5.
等人等到不耐煩
6.
一見鍾情
7.
切西瓜
8.
縫衣服刺到手
9.
打雷嚇一跳
10.
中暑
*
教師將此清單內題目自行作成籤放進籤桶。亦可自行設計其他題目加進籤桶內,且以「能在時間內表演、難度適中、安全…」等為原則設計。
附件二
故事單
小故事
有一次,蘇格拉底的一位門生匆匆忙忙地跑來找蘇格拉底,邊喘氣邊興奮地說:「告訴你一件事你絕對想像不到的......」
「等一下!」蘇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他,「你告訴我的話,用三個篩子過濾過了嗎?」
他的學生察覺情況不妙,不解地搖了搖頭。
蘇格拉底繼續說:「當你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時,至少應該用三個篩子過濾一遍!第一個篩子叫做真實,你要告訴我的事是真實的嗎?」
「我是從街上聽來的,大家都這麼說,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就應該用你的第二個篩子去檢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也應該是善意的,你要告訴我的事是善意的嗎?」
「不,正好相反。」他的學生羞愧地低下頭來。
蘇格拉底不厭煩地繼續說:「那麼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檢查看看,你這麼急著要告訴我的事,是重要的嗎?」
「並不是很重要......」
蘇格拉底打斷了他的話:「既然這個消息並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的,你又何必說呢?說了也只會造成我們兩個人的困擾罷了。」
蘇格拉底曾說:「不要聽信搬弄是非的人或誹謗者的話,因為他不會是出自善意告訴你的,他既會揭發別人的隱私,當然會同樣地對待你。」因此,他訂出了說話前的三個篩子,不做始作俑者,當然也不要受人利用成了是非的傳播者。
想一想
謠言比劍可怕,可以傷害一個人於無形。道聽塗說的人,等於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說話反映一個人的智慧,謹言慎行,言之有物是說話智慧的最高準則,會讓你一生都受用無窮。
附件三
回饋單
沒錯啦
好像是
不太像
不覺得
1.
暖身活動能讓我體驗並瞭解誤會的產生。
□
□
□
□
2.
彼此分享讓我學到正向的誤會解決方法。
□
□
□
□
3.
我覺得小故事的三個篩子應該對我有用。
□
□
□
□
4.
我在這節課有充分的機會表達我的想法。
□
□
□
□
5.
大致上來說,上完這節課讓我有所收穫。
□
□
□
□
我還有想說的…
|
附錄
理論依據
「謠言」或「流言」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群體現象。當環境出現衝突、矛盾、動亂甚至危機時,謠言或流言就會應運而生。
謠言或流言有兩大特點:
1.
浮浪不根、不斷流動
因為謠言的發起者通常是匿名、或因為經過太多的口耳相傳而不可考,後來的謠言可能已經與原本真正的內容相去甚遠。還有一個重點在於其流動性、開放性,所以為稱之為「流言」正是在形容這一類未經驗證、口頭傳播的言論。
2.
在流傳中凝聚共識
許多民間信仰通常發生於誤會、誤傳,但是經歷諸多傳播過程之後,往往會由假成真。這些流言之所以能夠成真,可能是在廣泛流傳的過程之中,逐漸凝聚、形成眾人的共識。
什麼樣的言論能得到廣泛流傳,成為流言、謠言?以下是幾個基本要素:
1.
該言論是否涉及接收群體的重要利益
一般來說,越是牽涉該群體重大物質、利益,或涉及該群體關注的議題,越容易引起其興趣和注意,就越容易傳播。
2.
該言論的內容及表達方式是否易為接收群體所接受
學者Allport指出,某個謠言會在有類似想法的人之中傳播,主要是對「易受影響」人起作用。這一群人的結合,就構成了那一個特定時空情境下的共同利益群體。也由於這群人的共同利益明確,所以訊息經過流傳、增益、刪減、潤飾之後的版本,雖然可能不同於原始版本,卻不但不會淡化、弱化或歪曲該群體的共同目標、訴求,反而有助於提高該訊息的可接受性。
3.
並非越接近事實的言論就越容易被接受
流言或謠言的具體內容是否真實可信,能否得到証實,不是其獲得特定群體認可接受的主要原因。因為流言、謠言的主要功能並非在人心浮動、眾說紛紜的時刻,向眾人提供準確的情報、消息,而在於能否恰當反映和滿足特定時空的群體心態、期待和想像。至於其細節是否屬實,能否驗証,反而較為無關緊要。
參考資料:http://www1.people.com.cn/BIG5/guandian/29/173/20030602/1006430.html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