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任美術老師如何做好班級經營

撰稿者 陳羽鵑 張育瑄 蔡炘玲

摘要

一、 台灣美術課的概況

˙國小美勞課,國中、美術課在教育體制中皆不受重視

˙美術課程的特質給予一般人輕鬆、休閒科目的印象

˙行政安排的配課方式使得專業無法發揮,課程品質無法提升

˙現今藝術教育的特質應歸屬於文化的層次

二、 美術課常見的失控問題

1.科任老師的約束力不夠

2.學生對美術課程的錯誤認知

3.工具不帶,作業不交及缺乏自信

三、 美術科任老師教室管理的對策

1、與級任老師的配合

2、課程設計的調整

(1)主題的選擇

(2)表現方法的多元

3、善用讚美,少用責罵

4、有效的獎賞和處罰

5、誘導學習,克服障礙

6、有效的程序建立

四、 結語

一、 台灣美術課的概況

過去長久以來台灣升學主義盛行的環境,大家普遍重視智能學科的情況下,美術課普遍不受到學校教育的重視,而被排擠為邊緣科目,因此在學校、家長、學生甚至教師本身面對美術課時的心態上,難免會輕忽、不投入,雖然教改使得大眾的觀念已有所改進,但是過去環境所形成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因此,美術課的教學專業性和美術課的班級經營也就成為極需改進檢討的部分。以往許多人認為美術課是學習繪畫的技巧或是做些工藝品,現代的藝術教育則想超過這些限制,將其提升到藝術與文化的學習,不僅擴充學習的範圍也可以增進學生的人文涵養。

國小部分:

國小的美勞課有些是由級任教師來上課,有些是由科任教師來擔任,以下分別敘述說明。美勞科任有極大的部分都是由校內資深的老師擔任,通常他們都是非美術本科系學有專精的美術教師,通常是年老、即將退休、體力不夠的老師,因此上課的內容更是呆板無趣,更加深了學生對美術課即是休息課的印象,在這部分學校行政上的排課需要負責任。可是,事實上哪有因美術課授課不佳而被家長抗議的例子?這突顯了雙方觀念上的問題。級任教師所上的美勞課,有心的教師會善加經營,一般來說和其本身美術科系的背景相關,非美術科系背景的教師也會盡量把課上好,因為自己的班級較好掌控,只是課程設計和執行的專業能力有所差別。

國中部分:

國中的美術課大都是學有專精的美術科任教師擔任,在老師本身的專業能力方面是可信賴的,可是在台灣過去的升學主義盛行的壓力之下,美術課是變成可有可無的課,大部分時間都被升學科目所佔據、借用,甚至根本就沒有上美術課而形同虛設。常見的問題是學生沒有興趣不想上課,或是隨便畫張圖就好,另一方面可能是教師所設計的課程無法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也需要更多的班級經營的技巧來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而並非以息事寧人的態度來進行教學,而是要讓學生感覺美術課可以學到東西,需要學生的投入、理解才能產生學習的價值。

二、 美術課常見的失控問題

在以往環境所形成對美術課程的錯誤認知之下,使得美術課程呈現無力的景象,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育環境也不要求授課品質,一位美術科任教師面對這種艱難的情境,要如何去掌控整個班級的學習情境呢?以下是幾個美術課常見的問題:

1、科任老師的約束力不夠

科任老師和角色和級任不同,有較高的專業性質,授課班級多,相對的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也就不夠密切,是以班級整體為單位來看待學生。科任老師因非長期的接觸學生,對學生的個人背景也不甚了解,對整個班級的組織氣氛及特色不熟悉,因此較無法掌握斑上的狀況,對於常規的維持也比較不容易。再者,美術科任老師因為不夠了解學生,對一些個別問題學生的制裁力不夠,無法以一般的學科分數來當籌碼,學生或家長根本不在乎美術的成績,因而造成學生上課時容易較為放任、頑皮,這是科任老師對學生不了解而無法做有效的處理的結果,也可能是缺乏班級管理的技術。

2、學生對美術課程的認知

”美術”並非升學科目,而且因課程本身似乎缺乏學科學習的特質,使得一般學校、家長及學生皆不重視,就算學生在美術方面表現不佳也較沒有壓力,在眾多智能科目嚴格的要求及成績壓力下,美術課成為學生的”休息課”,而這造成學生能理直氣壯草率應付,甚至不想參與。因此,美術老師必須突破以往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和週遭環境對美術課的看法。

3、工具不帶,作業不交及缺乏自信

前面提到學生對美術課的看法,即使科任老師有心要教,也會因缺乏約束的力量,使得執行上時常有一些困擾。例如: 工具不帶。如果課程內容是以技術學習為主,缺乏工具,學生就學不到東西了,連帶的就是作業不交的問題。這反映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不佳,授課老師的約束力不夠,也引響了學生的學習成效。另外一種問題是學生對自己的自信心不夠,認為自己缺乏美術天份,因而放棄學習,或是求好心切,時常因表現不出自己滿意的成果,而有許多挫折,所以作業交不出來。

三、 美術科任老師教室管理的對策

從美術老師缺乏約束力,學生缺乏學習動機,除了加強課程設計或是改變授課模式來增進學習動機,班級經營的技術也能提供一些解決方法,以下分別說明:

1、與級任老師的配合:

美術科任教師的班級經營方式有數種方式可實行,包括了與級任老師互相配合,參酌導師的處理方式,或是經由級任老師的協助來了解班級特色,並了解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學生。也可以由級任導師對班上發揮控制力,使學生配合,並逐漸建立彼此的良好關係,更進一步可以發揮專業特色,依美術課的特質而建立屬於自己的風格特色的班級經營。

2、課程設計的調整:

(1)主題的選擇:

過去因為美術課程十分呆板,有的老師只是訂一個題目,貼出幾張範圖,請學生開始畫;或是發下勞作包,叫學生跟著上面的圖示自己去做,課程內容甚無聊又乏味,完全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其實只要在課程主題的內容選擇上多花點巧思,許多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因為只要學生有興趣,參與的意願就會增加,便會變得主動積極,期待上課,自然也不會沒帶用具,或是有不動手的問題了。因此,老師要了解現在學生的興趣,關心學生的次級文化,試圖體會他們的需求。

(2)表現方法的多元:

傳統的美術課,學生表達的方式都限於繪畫、雕塑……等,個人式的創作,其實成果表現的方式是可以很多元的,可以融入表演、唱歌,或是團體創作的方式呈現,使上課氣氛活潑有趣,提供最多不同角色扮演的機會給學生選擇,使美術創作不在只是一個人的獨立作業,而可以加入人與人的互動,情感的交流及社會化的培養。

3、善用讚美,少用責罵

評價式的讚美是有摧毀性的,這種讚美應該避免,因為它有害無益,它會製造焦慮、養成依賴,招致防衛,讚美時要避免拿形容詞附加在小孩品格上,而應用在美術課上的話,可以描述孩童的表現,例如:「你用了好多顏色了!有紅、黃、綠、藍、這是一張色彩豐富的話,我喜歡它。」建設性的讚美就是承認兒童的情感,並且描述他的表現,而不是給予虛偽沒有理由的讚美。

教師如果能夠接納學生的感受,多使用誇獎和鼓勵,則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業成就均有良好的影響。其主要的原因是這些間接影響的方法,往往較適合學生的心理傾向,師生之間較有和諧的氣氛。

4、有效的獎賞和處罰

使用增強物,使學生樂意表現出老師預期的目標。獎賞給予教師積極的方式與學生共處並能使氣氛的和樂、易於掌控。運用於美術課上老師可以利用口語的增強、分數的增強,例如對於有帶用具或表現努力的學生給予獎勵,而自然會帶動好行為的風氣。處罰是對於停止不良行為非常有效的,不過儘可能少用處罰多用正面增強,如獎賞也無法阻止學生不良行為時,處罰便可以使用。

5、誘導學習,克服障礙

對於低成就沒有信心的學生,稱讚、處罰是無法發揮作用的,你若跟他說:「你很聰明,一定可以畫的很好的,試試看嗎 !」根本不會有用,因為他們會覺得你在說謊,他一點也不聰明。我們要誘導兒童學習,就像誘魚上鉤一樣,要有耐心,而決不能用羞辱的手段去逼他,學習主要的障礙是恐懼:害怕失敗、害怕批評,只要除去恐懼就能引發嘗試的心,歡迎過錯等於鼓勵學習。應用於美術課中,當你遇到一個沒有信心,完成無法作品的小孩時,你必須溫和的慢慢地接近他,輔導他,例如故意走近他的位子說:「那隻小狗看起來好像真的在跑」或是「我好喜歡你天空的顏色啊!」……等,隨著一次一次的鼓勵,他將重拾信心,不再害怕表達自己。

6、有效的程序建立

對於家庭作業的處理,老師應建立一套有效的程序。作業主要的目的是要提供學生獨立工作的經驗,及培養自律的精神,而老師要讓學生明白這是一件要對自己負責的事,例如:規定沒做作業或沒帶作業的學生必須寫一份清單,說明有那些功課未做、及何時才能交出去;不用問學生為什麼,因為他們必定有自己的理由,也不用逼他去說謊,那些清單交來就存檔,等他補交了作業再還他,於是每個學生都得為自己的總帳負責;也因此他們獲得改善成績的機會。

四、 結語

過去在升學主義的背景之下,美術課程經常是被犧牲的課其中之一,不是被借課就是有酬庸或方便的性質,課程也不具備專業性,教育人員本身對美術課的認知為不重要、休息科目、方便安排的課、隨便上也不會有家長抗議;另一方面,學生對美術課的認知受教學者的態度影響也有類似上述的想法,當作一種休閒紓解。認為真正想學的人會去外面的畫室學畫,這種生態會使美術課失去它的教育性與存在的必要性。

所以,現今的藝術教育趨向於使每一個人都能接受的藝術與文化的學習,在課程設計上,教師的認知就要有所改變,並且要用心經營班級,才能改變學生與家長的想法,否則即使教師強力推動改革,也是事倍功半。美術課的班級經營是為了使教學更有效率,提升學生文化的素養並能領略到藝術獨有的旨趣,課上的沒有效率時,學生什麼都學不到。

此外,教師在進行班級經營時,人性化的態度與彈性也是不可或缺。藝術包含豐富的感情、思想、文化,有時得質疑自己既定的思考,有時是千奇百怪令人招架不住,有時是對週遭所處的環境的反省,這些都使人的生活視野更加開闊,生命感到愉悅。為了使美術課程成為一門有涵養的課程,人就有如藝術的多樣與豐富,美術課的班級經營除了課程設計要用心,也要注意學生的情緒,接納的態度有助於學生去接納藝術的多元特質。

參考文獻

C.M.Charles著、金樹人譯(民83):教室裡的春天。台北:張老師文化。

Haim G.Ginott著、許麗玉議(民84):老師怎樣跟學生說話。台北:大地。

艾斯納著、郭禎祥譯(民80):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文景書局。

吳國淳(民87)。戰後台灣地區社會文化發展與學校美術教育特質研究。美育,100期,31-40。

林曼麗(民89)。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市:雄獅。

教育部(民8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陳木子(民87)。台灣藝術教育發展史。台北市:環宇。

陳朝平/黃壬來(民84)。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蘇振明(民89)。二十世紀美術教育史的回顧與啟示。美育,117期,84-92。

 

 

上一頁

 

•欣賞舊首頁•網站主持: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王智弘 •網頁製作:TCNET資訊服務團隊 •網頁設計:陳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