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教師情緒管理】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諮系90級林佩儀、林憲宏、蕭翔文
一、教師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教師可以說是整個班級經營中的靈魂人物,教師本身的人格特質、班級管理技巧與教學技巧等,都在在影響著整個班級內學生的學習情況。然而,每個人難免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如果教師本身不能好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不但教師自己不好受,班級內的學生也會受到負面的影響。 舉個朋友的例子來說好了,他至今仍對他國中的導師“耿耿於懷”。故事是這樣的:他國中三年都是同一個導師,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導師和班上同學的相處還算愉快,同學對導師所負責教授的數學吸收的程度也不錯,全班平均成績都能維持在七十分左右,算是很不錯的。然而,國三的時候,由於導師懷孕了,脾氣變的喜怒無常,常常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學生身上,造成全班的同學團結起來對抗導師的情況。而由於同學們根本就不想聽老師說話,導致全班的數學平均成績也降到不及格以下。這位老師可能是由於懷孕的生理因素,導致自己情緒的不穩定,但是她沒有辦法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不但影響了她自己的私人生活,也影響到學生的心情與學習成果。 二、教師情緒的來源 因此,教師的情緒管理實在是非常重要的,接下來我們針對不同情緒的來源,以及要如何管理情緒做進一步的探討。 世上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即使身為教師也不過是平凡的一個人,因此也會有情緒,那麼情緒是什麼呢?在張氏心理學辭典中,情緒的解釋為「1.由某種刺激所引起的個體自覺的心理失衡狀態。2.情緒狀態下,除個體會有主觀感受之外,在身體上亦隨之會有生理變化」。另外在「如何用N.L.P紓解你的情緒」一書中也指出,「情緒是在特定的時候一種整體的感覺反應,不會與身體感覺混淆」。由以上的定義中,我們或許可以約略的了解到情緒,然而情緒是很複雜的,所謂喜、怒、哀、樂、愛、惡、欲,可能這一刻的你是快樂的,下一刻卻又哀傷起來。而激起我們情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人際互動是很重要的一環,對一位老師而言,由於他所要面對的人,有各種身分地位的,因此他的人際互動,及所承受的壓力也就各有不同。以下擬就老師在人際關係中,可能的情緒刺激來源做一說明,主要可分為在家及在學校兩方面。 首先,在家的時候,老師就像一般的人一樣,有老公、老婆、兒子等角色。因此在一般家庭中會發生的現象,也會發生在老師的家庭中。比如,在管教子女的時候,可能子女很不受教,因此會使父母這個角色很難做好,反之,父母會覺得很安慰,自己的子女很乖、很聽話。可是當教師的在家庭中有這樣的情緒的時候,如果沒有處理好,可能會帶到他上課的課堂,而影響教學的效果,甚至學生的人格成長,如果這樣的影響是良性的,那倒還不錯,可是如果是不良的,那麼可能會有不好的結果產生。 另外,教師和他的朋友的互動,也會影響到他的情緒。比如,因為共同投資一項事業,獲得不少的利潤,可是卻因為有人覺得分配不公,結果使朋友間的感情瓦解,於是每個共同投資的人,心情都很差,有一種不信任態度產生。其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是這位教師把這樣的情緒,帶回家裡去,影響到家庭的運作,對老婆有點冷淡,對子女有點疏遠;也可能這樣的情緒影響到這位教師的上課,對學生的要求變得更多,處罰也加重等等。 而在學校方面,影響教師情緒的人際互動因素,有與主任、校長等行政人員的相處、與同事相處的情形、來自家長、社會的期望、及教學上與同學的關係等等。來自行政系統的因素,可能會對教師的情有相當的影響,因為在那裡都是要求講程序、規矩,要求也就多了,如果教師碰到與其要求不符的,只好再來一次,此時老師可能氣瘋了,或許他這時可能正好有其它的急事要處理。而與同事的相處,因為是在校內,如果私底下的互動,其所造成的情緒刺激,可能就像平常與朋友相處的模式一樣,但若是公開化了,可能為了面子的問題其影響的情緒,或許會很深刻。而家長及社會的期望,對老師的壓力是在無形中產生的,若老師不能覺察這一點,可能會因為壓力的因素,對自己的情緒管理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教學的效果。最後,就教學上與同學的關係來說,如果同學上課的參與程度很高、很積極,與老師有很多互動,相信老師教學的興致也就相對提高,增進教學的效果,反之,老師的教師興致可能會低落,另外,老師可能也會有他個人較喜愛的學生,較不欣賞的對象等等個人的因素等等,也都會影響到老師的情緒。 三、教師情緒管理 當你知道了某些時間,面對某些人、某些事,容易生氣,尤其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事件,就可以先預習,用自我教導法,幫自己打預防針;到時後你就不會被遷著鼻子走。打這個預防針的主要目的在學習轉變思考,想法如一轉變情緒就跟著變,只要認出自己不合理的想法,用較積極正向的想法來取代之,生氣即可掌握,尤其你將它分成更小的階段,小步小步的轉,你將會發現它不會太難。這部份請看下面的氣憤情緒管理自我導向內容。 (一)自我教導法 A.準備應付激怒 1.這是個難過的情境,但我知道如何處理。 B.衝突和面對 1.他又要爆發了,我不想讓他再惹我,我可以保持冷靜。 C.因應被激起的情緒 1.我的肌肉開始繃緊了,放鬆下來,慢慢來。 D.接下來的反應 1.衝突未解決時 (1)暫時不生氣,那只會自亂陣腳。 2.衝突文化解決時或應付的不錯時 (1)這件事我掌握得很好。 (二)旁觀者法 當你發現自己此時此刻感受到不滿的情緒時,可以先離開現場,並應下列步驟去實行,亦可以幫自己改變情緒。 1.詳述自己在這情況中是如何感覺與行動。 (三)改變自己不適當之想法 心理學家Ellis提出所謂的「ABC」理論,指出情緒結果(C), 並非事件本身(A)引起的,而是個體對此事件的想法造成的,所以平時冷靜時,可以檢視自己的不合理法,並加以改變,其步驟 如下: 1.由C開始,問自己「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我是如何產生如何產生這些不適當的感覺?」尤其要注意自己是否有過度的生氣、焦慮、沮喪、罪惡感… … 2.回到B點,然後問自己「我對於我自己,面臨這種情形,以及對於這種情況下的其他人、事、物等,會有什麼樣的不合理想法。」 (1)是什麼想法使得我對於自己感到特別(情緒例如氣憤) 3.問自己 (1)「我要如何去挑戰及自己在處理事情時在步驟中一時的不適當 想法?」 4.不斷問自己 (1)「我能以那種務實的作法來取代自己在步驟中不適當的想法?」 事情未能順遂心意,仍會感受到一些負面的情緒,如不悅、緊張、挫折、傷心、失望等,但不是過度的情緒反應。 (四)與對方分享 不生氣時,去和經常互相生氣的人談談,聽聽彼此最會引起怒氣的事情或是那些話語。彼此激盪出其他的溝通方式或約定當生氣時該怎麼做避免情況繼續惡化。 (五)多收集資訊 很多時候我們的憤怒是因為無法瞭解,何以達不到期望或目標,若你能瞭解在我們的角度看事情有其限度,如果你多聽一點,多收集一些別人立場的資訊,就會越瞭解每個人都已在盡自己的所能,在保持自己的平衡,這樣我們的心情就會較平靜,才能全心全意的專注在此時此刻的事情上。 為了使大家更能了解上述情緒管理的方法,在此舉個例子。上課鐘聲響了,同學們仍吵鬧不休,相信許多老師都會不由得怒氣中燒。然而此時老師應該做的不是大發雷霆,指著學生大吼大叫,而是要告訴自己:「這是個難過的情境,自己該如何處理,並明確的指出應該處理的是什麼,並且使自己了解情緒及生理的變化,使自己能夠放鬆,甚或嘗試著告訴學生自己現在的情緒的反應,以及會採取的行動……。 四、結論
教師並非神佛聖賢,仍舊和常人一般具有七情六慾,會受外界事物引發各種情緒。然而,在班級經營中,教師掌握了重要的環節,引領著教學的進行與控制班級的氣氛;但如果教師受到太多的情緒干擾,而影響了教學的品質,打斷了教學的進行,甚或學生的人格發展,可說都是重大的負面結果。在這邊我並不是意謂著教師就不應該有情緒的發生,最主要的是,教師能夠有效的來掌控自己的情緒,適當的抒發情緒,不至因為外來的情緒,而導致教學情境受到干擾,影響教學。
|
|
|
||
•欣賞舊首頁•網站主持: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王智弘 •網頁製作:TCNET資訊服務團隊 •網頁設計:陳詩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