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

方案名稱:誤會解碼戰(下載DOC檔)

原設計者:彰化師範大學輔諮系93級林均倫

主題

名稱

誤會解碼戰

適用年級

國一

適用人數

40人

教材

來源

自編

設計日期

92/6/12

單元時間

45分鐘

教學

方法

發問法、討論法。

帶領日期

92/9/20

設計者

林均倫

設計

依據

法令依據:九年一貫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十大指定內涵之一—人際關係與溝通活動,參考理論則見方案後面。

教學

資源

A4紙40張、題目單一張(附件一)、問題單5~8張(附件二)、回饋單40張(附件三)、秘密魔術箱一個。

學生

分析

彰安國中位在彰化市區,交通發達,外來資訊多,因此口語表達與人際溝通的技巧需相當重視。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認知

1.瞭解影響人際溝通中訊息傳達與接收的因素。

2.瞭解人際溝通中的誤會所帶來的影響。

 

 

3.瞭解溝通與澄清的重要性。

 

二、情意

4.覺察自己對人際溝通中的誤會之看法與感受。

5.接納在人際溝通中發生誤會的可能因素。

6.接納他人的澄清與溝通。 

三、技能

7.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8.與他人溝通時,能夠澄清彼此話語的意思。 

          1-1 能夠指出至少三項影響人際溝通中訊息傳達與接受的因素。

        1-2能夠舉出人際溝通中的誤會產生的原因至少一項。

        2-1能夠舉出至少一項與他人溝通時產生誤會的缺點。

        2-2能夠舉出誤會對自身的影響至少一例。

        3-1能夠舉出至少三項澄清誤會的優點。

        3-2能夠舉出至少三項澄清誤會的方式。

        4-1能舉出至少一項在人際溝通中產生誤會的經驗。

        4-2 能敘述誤會經驗對個人的影響。

        5-1 能夠對各種誤會發生的因素採取不批評的態度。

        6-1 能夠舉出至少一種自己能夠接受的澄清與溝通方式。

        7-1 學生能夠選擇至少一種以上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口語或非口語方式)

        8-1 學生能夠在不清楚他人話中的意思時,提出詢問。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1-1、1-2

 

7-1、8-1

 

 

 

 

   

4-1

 

2-1、2-2

3-1、3-2

4-2

5-1、6-1

 

 

 

 

 

 

一、準備活動

1.老師先自我介紹。

2.老師說明本堂課的主要目的。 

二、發展活動

(一)「千里傳音」

1.      將同學分成8組。

2.      請所有同學站起來,分組別各自排列成縱向的一長排。

3.      帶領者說明:「待會我們會進行一個秘密傳話的活動,比賽看哪一組的同學音量最小、最快、最正確的把話傳給最後一個人。」

4.      除了最靠近帶領者的排頭以外,讓其餘學生全部向後轉並保持安靜。

5.      將各排頭集中,公佈題目之後,讓他們回到原來的位置,聽從帶領者的指示一起開始傳話。

6.      比較各組傳話內容是否正確。

7.      請同學發言討論:

1)「為什麼同樣的訊息傳到最後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呢?」

2)「怎麼做才能使訊息更清楚完整的傳達給別人呢?」

8.老師說明影響訊息傳達與接收的因素。 

三、主題活動---「秘密魔術箱」

1.發給每個人一張A4大小的紙張。

2.帶領者說明活動:「老師這裡有個神奇的魔術箱,它可以幫助大家紓解心中任何的困擾,現在請每個人在剛才發下的紙張上寫下自己曾經遭遇過被別人誤會的經驗或事件。請注意,紙上並不需要屬名!只要把這個困擾你的誤會事件寫下來就可以了。」

3.請學生寫下自己的經驗事件,並將寫好的紙對折2次,將它投入秘密魔術箱中。

    4.請小組各抽一張,與組員討論:

1)假如你是當事人,在遇到這樣的情境時,會有什麼樣的想法或感受?(試著模擬)

2)自己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如果是你的話,會用什麼樣的心態或想法去面對那樣的情境?

3)先前的課程中,我們已學習到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誤會事件了,那你會給這個當事人什麼樣的建議來幫助他?

4)如果是你的話,會希望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與他人溝通,以達到澄清的目的?

    5. 討論完之後,請小組分享其討論內容,帶領者做回應之後,請小組將紙條交還秘密魔術箱。

四、綜合/統整活動

    1.老師總結今天活動。

    2.發下回饋單。

3”

  

 

5”

 

 

  

 

 

 

 

 

 

7”

 

 

 

 

25”

 

 

 

 

 

 

 

 

 

 

 

 

 

 

 

 

 

5”

 

 

  

 

1.      有必要時可以先在上課前把桌椅移到兩旁或教室後面。

2.      或者是選擇至空曠的教室、空地進行。

 

 

 

 

 

 

 

 

 

  

 

 

 

 

 

 

1.說明因時間緣故,可能無法讓所有的情境都能獲得討論的機會,但在參與討論過程中,仍然可以讓個人有些收穫。

1. 讓學生藉由活動,體驗溝通時產生誤會的經歷。

2. 藉由活動帶領,讓學生體會在誤會情境中的感受。

3.使用問題討論的方式,除了讓學生能同理他人在誤會情境中的感受之外,也能覺察自己對誤會情境的應對方式與感受,並在課堂討論或小組討論中獲得新的面對方式或不同的想法。

 

 

 

 

 

根據Erikson心理社會期的理論,人生八個發展階段中,每階段的生活,都可能形成個人的心理危機,所以在人生全程中,每階段都可視為一個關鍵,而在第五段的青年期,則是關鍵申的關鍵。青少年正處於自我辨識與自我認定的時期。這個時期亦是自我對自己的看法、角色任務認定與社會地位形成的重要時期。

根據瑞斯(Rice,1984)的論點,青少年在社會發展上有以下任務:

1. 與人建立關懷、有意義與滿意的關係。

2. 與不同背景、經驗及思想觀念的人交朋友,以擴展兒童期的友誼層面。

3. 在社會團體中尋找接納、隸屬、認同與地位。

因此不管在和人互動,或是在團體中的互動顯得特別重要。

 

Rogers的人格自我論

Rogers採取現象論的看法,將人所經驗到的的切稱為現象場。現象場內的經驗,屬於個人從自身方面所得的經驗。自我經驗代表個人從經驗中對自己的一切的知覺、了解與感受。自我觀念的形成是個人在其生活環境中對人、對己、對事物交感互動時所得經驗的綜合結果。每個人在自身所得的經驗不同,因此對於外界的訊息的處理,往往建構於自身的經驗。當訊息傳送人將訊息透過溝通管道傳遞給訊息接收者,就發生了人際溝通的機動歷程。溝通訊息分成語言訊息與非語言訊息。語言型態的溝通歷程經建碼與解碼的過程。在會話過程中,溝通者常遵循彼此並無清楚意識的會話規則。一個長於溝通的人必須兼備語言勝任能力及社會溝通勝任能力。

人際溝通是指有意義的互動歷程。人際溝通是一種歷程,它是在一段時間中,有目的的進行一系列行為。在任何溝通歷程中,都會產生意義。人際溝通的重點在於它是具有意義的歷程。意義是指溝通行為的內容、意圖及其被賦予的重要性。內容是所傳遞出來的特殊訊息,即要溝通「什麼」。意圖是指說話者顯現該行為的理由,亦即「為什麼」要溝通。重要性是指溝通的價值,亦即達到雙向的溝通有「多麼重要」。而互動的意思是雙方在溝通歷程中,彼此對於溝通當時及溝通之後形成的意義均負有責任。當訊息傳送者預期的溝通效果與實際效果不一致時,往往很有可能發生了人際溝隙。因此∼有「溝」要「通」才能達到原先的目的。

 

 

參考

書目

1. 陳皎眉(民84)。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台北:教育部。

2. 黃惠惠(民88)。自我與人際溝通。台北:張老師文化。

3. 黃慧真譯(民87)。發展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

4. 張春興(民8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附件

 

上一頁

 

 

•欣賞舊首頁•網站主持: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王智弘 •網頁製作:TCNET資訊服務團隊 •網頁設計:陳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