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B段班學生對班級有認同感

撰稿者 黃琬惠 黃婷盈 王雅嫻

B段班又俗稱放牛班,在這班級中的學生要如何使其對班級有認同感,本組認為先從探究學生為何對這個班級會沒有認同感的原因談起。

 

本組提出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青少年自我中心: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生活、思想無定型,而且容易受到同儕團體的影響,易受人左右,再加上有時主觀意識強烈,導致和班上的同學有摩擦和衝突,造成孤僻不合群的情形。

 

二、學校放棄B段班的學生:對於B段班學生學校總認為那些學生只要有來上課就好了,不管是在課業或是生活常規上,都是採取消極的態度去面對這群學生。因而造成B段班的學生有一種想法:既然學校放棄我們,那麼我們也不必努力了!這種自甘墮落的想法,只會招來更多負面的影響,例如討厭上學,討厭學校,討厭自己的班級。

 

三、B段班的學生傾向逃學: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有功課失敗、校規的約束、同學之間的相處情形不好,亦或班級中分成許多小團體,造成有學生被排擠,以上總總因素都是造成學生逃學和翹課的原因。

 

四、老師自身因素:有些老師對於自己教到的班級是B段班這件事感到灰心,對學生的態度採漠不關心或放任,忘了這些學生也是需要諒解和同情的,老師急欲劃清界線的言行,會讓學生在自己的班級中得不到溫暖與歸屬感。


總歸以上因素,我們可以知道學生之所以對自己的班級缺乏認同感、向心力,學校師長、父母親,以及學生本身都有責任。而身為一個老師,有什麼方法可以喚回學生對班上的認同感呢?

我們覺得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一、共同參與:小至掃地工作,大至班級競賽。老師在分配工作時,要注意是否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不要把事情都集中在某些學生身上,老師更要鼓勵大家都能全力投身於班級事務。在參與中,每個人都是重要,而且被肯定、受尊重的,讓學生在事後,都能認為自己對班級並非可有可無、而是有貢獻的。

 

二、彼此分享:老師可以在班會中,開闢一個「生活經驗分享時間」,每次請一兩位同學到台上講講最近的生活瑣事或心靈的體悟,同時,老師也可以說說有關自己的事情。藉著這段時間,讓大家彼此分享、互相瞭解,來拉近全班的距離。

 

三、教室氣氛:氣氛是由人與環境互動而產生的,而環境的影響又經由人的努力而改變。對老師和學生而言,教室就像家一樣,老師可以藉著和學生一起佈置教室,來創造一個共同生活的環境。讓學生覺得進教室,就像回到自己的天地一樣。

 

四、自我發展:老師還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並輔導其正常發展。對於某些學生有不可解的行為時,老師應該採取積極對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期待,必要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啟發。在對話當中,以不妨礙學生身心發展為前提,讓他們喜歡自己,而後能信賴別人。

 

五、共同班規:制定班規重點在於學生自主,老師不刻意主導,讓學生們一起討論出屬於自己班級的常規,讓大家對於這個班級都能產生一份責任。

 

六、紙上聯繫:老師在批閱家庭聯絡簿和週記時,最好要很用心。適時的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想,表達對當事人的關心,都是能讓學生更喜歡導師更喜歡自己班級的方法。

 

七、班級競爭:藉著班與班的良性競爭,讓班上同學因為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而整合全班意識,來達到團結全班的目的。比賽當中,老師亦要鼓勵多於要求,支持學生們的努力,重視過程勝於結果。比賽過後,老師的講評也應著重在過程中大家的團結與否,而非勝負。

 

以上意見,大多是參考於有關教育與輔導的書籍,但有部分內容,則來自於某些家庭刊物。因此我們認為:家人之於家庭,有如師生之於班級,兩者有一定的相似度。大多數的人對於家都能自然而然地產生「歸屬感」,那麼老師這個班級中的大家長,是否也應努力讓學生對於自己的班產生「認同感」呢?尤其對那些家庭氣氛並不和諧的學生而言,一個能認同自己,能讓自己感到安心的地方,無疑的,也就更重要了。

 

訪問組員的國中導師—林彥伯老師:

現任教於:永平高中

訪問老師的原由:林老師第一年任教職時是擔任一班學習成就偏低的班級,那斑的學生感情極佳,非常有向心力。

林彥伯老師的經驗談—

一、現在雖然已經沒有B段班存在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類似的班級和學生還是有存在的可能性。

二、對班級無向心力、不喜歡班上的同學:

這個問題決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也並非短時間內能改變。而老師也得使用長期的方法,不要操之過急,因為成果是漸漸顯現出來的。

學生沒有向心力,是因為他沒事做,要讓他有事情做。一開始要教他怎麼做,鼓勵他,做不好的話也要責罰他,罵時最好要在全班面前罵,表示你很重視這件事,讓他知道他是這個團體的一分子。但是切記事後則要個別談話;做錯了要教他。

訓練班上的人才,讓他們能夠幫助老師帶動全班,讓班上同學的感情能更加密切。

對外競賽也是一個很好引起學生認同感的方法,這使得大家有一個了共同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以前同學間的一些恩恩怨怨是最容易消失無形的。

林老師又告訴我們:大家都知道成績不是一切,但是成績卻常常成為用來判斷一個班級好不好、團不團結的媒介。學生也常常因為學習成就低而對為自己、對課業感到失望,慢慢地和班上同學漸行漸遠。

於是老師提出了幾點他的看法:

 

1.老師在學生的學習上最好不要訂太過絕對的標準,每個學生的學習天份不一樣老師要事先收集資料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標準,讓他們能在較少的壓力下一點一點的進步,藉著老師的肯定來肯定自己。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是沒辦法真正喜歡別人的。


2 .老師也要讓教學更具生命力。老師的教學,主要的目的就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進一步想要了解這門課程。老師須選一個生動的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再加上將教學內容趣味化,提高學生的興趣,輔佐著教學媒體的應用,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過來,使學生完全投入在上課中。

參考書籍:

《與你同行:專科學校導師手冊》(民82)王俊明主編,張老師出版社

《掌舵的人:高級職業學校導師手冊》(民82)李錫津主編,張老師出版社

《青少年的良師益友》(民70)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如何訓導學生》(民65)包家驄著,台灣書店


上一頁

 

•欣賞舊首頁•網站主持: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王智弘 •網頁製作:TCNET資訊服務團隊 •網頁設計:陳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