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中學生的個別指導】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諮系90級李慧真、方嘉衍、潘祥彬

一. 前言

教育的目的是發展健全的人格,欲發展健全的人格,固然需要有完善的課程、設備,尤其需要運用各種適當的教育指導方法,個別指導便是其重要的方法之一。可以藉導談或其他活動以了解學生身心狀況、生活習慣、家庭環境、社交關係、興趣嗜好、學力志力等,予以適當的指導,以達到發展學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

指導的實施,在支持某個人能認識他在社會上、職業上、以及休閒生活上,他自己有關的各項問題,透過指導,使他能面對現實問題,並且順利的解決問題,並就這種處理或解決問題的訓練和經驗,使他能獲得生活適應的能力。唐守謙教授認為:指導的對象是個人,以每一個人為對象,其目的在於協助個人,使他充分發展潛在的能力。所以各種指導都可作為個別指導來看。由此可知指導是一種「幫助」及「支持」,也是一種誘導和啟發。

二. 個別指導的功能

個別指導在教育上必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分述如下:

(一)增進學生間彼此的了解和情感:人與人之間的不愉快,常由於彼此間的了解不夠。如師生相處,教師對學生誤認為「頑劣」或「朽木不可雕」,學生對老師誤認為「故意找麻煩」或「對我有成見」等,往往由於師生間的結閡不能了解,而缺乏情感的緣故。若能時與個別指導談話,自能增進師生間的了解,因而更能建立師生間深厚的情感。

(二)幫助學生矯正個別的問題行為:

1、交友問題:與同學朋友相處,態度不正常、欠妥善。

2、社交禮儀:社交欠大方磊落,應對進退禮節欠周到。

3、服裝儀容:散漫、不修邊幅、裝扮不得要領。

4、言語行動:舉止欠端莊、文雅、言語粗野、無分寸。

5、英雄主義:無理取鬧、不擇手段,自視為英雄。

6、心理衛生:精神不振、驕矜、自卑、多疑等不正常心理。

(三)幫助學生解決個別的困難問題:如學習、生活、健康、經濟、工作等方面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有其困擾或心事,唯有教師能經常接近學生,以親切關懷的態度,就客觀的因素,誘導學生對求學、為人、處世有所認識,才能逐漸解除其困擾或困惑,並幫助其解決困難的問題。

(四)輔助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家庭和社會環境不同,生活方式互異。欲使學生的個性能在群體中發展,除了教育指導外便是生活指導,尤其有賴於個別指導,以適應學生的個別需要。

(五)激發學生自發自動的精神:杜威認為教育及生活,生活是經驗不斷的改進,要使學生親身去經歷,親手去做,才能獲得真正的教育。因此若要培養學生自動自發的精神,必先激發學生的良知,其方法乃在於個別指導。

(六)補救班級教學的缺陷:教師一人實施教學活動,無論在財力、物力和人力上都是合乎經濟原則,是為其優點,但是忽略了個別差異。在學校學生人數過多,班級內學生數超過飽和的狀態下,只有實施個別指導,方可補救班級教學忽略個別差異的缺陷。

三.老師所務求具有的能力

1.工程師般的精心

老師有豐富的學識固屬重要,然而尤須「能思考」、「會創造」,所以要有工程師般的周密思考和創造能力,能隨時間、空間以及人為的需要,精心設計建設的藍圖,既經濟、效用、又藝術、合理。而老師是建設「人」的工程師,更須具有此能力。

2.法官般的公正

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師的態度只要一稍為不小心,對待學生有欠公平,則亦難使學生心悅誠服。當然要做到絕對工公正不是容易的事,但不能不隨時抱有「力求公平公正」的一顆心。

3.軍事家般的膽識

對學生要能洞悉內情,瞭解學生個性,明瞭學生行為背景。有膽略、有見識、面對現實、站穩力場,持應有態度,逢事自能迎刃而解。如軍事家在千變萬化的軍事行動中,仍持有那份膽略與見證,此可讓自己多自我磨練。

4.宰相般的心胸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理想能具恢宏的氣度,開闊的胸襟,要對學生行為能寬恕,處處替學生著想。

5.醫師般的心眼

好醫師具有耐性,尤要心靈、眼明、手快,對任何病症仔細撿查診斷,然後對症下藥。我們老師也要有此智能,方能指導學生行為在不斷的變化中,得到正常的發展。

6.菩薩般的心腸

如同人民希望菩薩能讓他們「有求必應,祈求平安」。在學生來說,「有求必應,祈求平安」是老師能了解學生的需要,以慈愛心時加指導,使獲得溫暖,而具有自信心和安全感。

7.宗教家般的熱忱

宗教信仰和貢獻宗教的熱忱,使宗教家產生一種潛在力量,時時抓住機會、製造機會、宣揚教義,引導他人能信教為善。老師要能認清教育一職是任重而道遠,秉持此熱忱,掌握指導學生的機會。

8.藝術家般的手腕

藝術在求「均衡」、「和諧」、「節奏」、「變化」,老師應具此手腕,了解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徵,對其所引起行為的動機,作適時適切的引導和控制。

四.不同類型學生的個別指導

在個別指導中,老師應依學生的類型、需要及興趣等不同而給予不同的指導,引發其適當之發展,以下即針對優良學生、平庸學生及特殊學生所給予之不同指導方式加以說明之。

1、優良學生:

(1)勉勵保持優良的習性

若學生已有許多優良習性,如說話誠實、禮貌周到、熱心服務、友愛同學

等優良習性,應加以勉勵,鼓勵其繼續保持,且在團體中產生示範作用。

(2)發展特長

當學生已有特殊才能時,可在課間及課外勤加指導,讓學生多有表現的機會,使學生本身的專長能得到正常的發展。

(3)鼓勵學生立志

當學生做事有毅力、負責及有條理,有守法及勇敢犧牲等精神時,可多鼓勵學生立定個人志向,向目標做努力,且予以必要的輔助。

(4)增加責任

對於具備領導才能的學生,尤可指導其組織其組織個種社團,以培養和發揮其領導才能。

2、平庸學生

(1)勉勵保有優良之習性

(2)鼓勵向上

當學生有精神萎靡、不肯用功及生活懶散等現象時,應多與他相談,可鼓勵其閱讀振奮精神的書籍,使其能發憤上進。

(3)加強信心

若學生表現不佳時,應調查其原因,多給予指導和學習的機會,並輔助其成功以加強信心。

3、特殊學生

所謂的特殊學生係指精神異常學生、身體缺陷學生及行為過失學生而言。對於特殊學生的指導,應以「個案研究」為最佳,現就指導的一般方法,略舉數點加以說明:

(1)尋求真正原因

以各種檢查方式,如體力、智力、精神等以尋求其之所以特殊的原因,如果再加以詳細研究其家庭、社會背景及學生能力等結果則對指導的效果更有幫助。

(2)補救身心缺陷

依據檢查及診斷結果,發現特殊原因,及身心有所缺陷時,設法延請專家予以診療以求補救。

(3)平衡情緒生活

可使學生專心致力參加健身活動或其他正當娛樂活動,以減低其緊張情緒。

(4)利用環境實行間接指導

利用環境自然的改善其不良行為,較直接教條式的訓話來得省力且有效。

(5)調整作業份量

若學生是因工作量的多寡而逐漸引起精神上的失常,則可依學生的個性能力調整作業份量。

(6)指導正常活動

當學生做不正當活動時,應誘導其參加正當活動,使其向正當的方向發洩情緒。

(7)介紹良師益友

學生的行為常會受師長及同伴間的影響,若發現學生有不正當或特殊行為時,可以此達到潛移默、互為影響的效果。

(8)因勢利導

改變學生一種不良的行為,或期望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標準不能懸得過高,也不能操之過急,老師應能「了解」且「同理」,然後因勢利導以竟事功。

五。結論

每一個體在生理及心理上有者顯著的差異,在班級經營中,針對不同學生做個別之指導,給予其適性發展的空間,這樣「因材施教」的目標也正是身為一個老師所努力的方向,就如同孫亢曾教授在其「班級教學步向個別誘導的途徑」一文中所寫「教師應由般及教學走向個別誘導的途徑,使置身林中,猶能發現所栽培的是一株又一株不同的樹,而不是一片叢密不辨的林。這樣的樹可得救,林也自然欣欣向榮了。」這是值得我們加以深思的。


上一頁

 

•欣賞舊首頁•網站主持: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王智弘 •網頁製作:TCNET資訊服務團隊 •網頁設計:陳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