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經營中的座位安排】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諮系90級汪美鳳、張勻銘、張梅楓


壹、前言

班級的物理層面是指班級教師及其他可供教學、進行研討活動的場所及其相關的教學設施而言,包括教室設計、教室設備、教室佈置、教室環境整潔衛生與教室秩序、班級規模(即班級大小)、座位安排等六個層面。換言之,班級的物理層面即指教室環境。良好的教室環境提供師生安全、舒適、方便、有效的教學場所,有助於教學效果的提升。尤其是教室座位的安排是很重要的,因為在一個教室裡,學生們座位的安排會影響他們學習的態度,有些學生因為視覺的因素、聽覺的因素、溫度的因素或空間的因素而要有特別的安排,這些因素對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貳、課桌椅的安排

課桌椅影響學生健康至大,適合而舒適的課桌球,不僅助於肩柱的發育,保持良好的姿勢,且能保護視力,預防近視,又能增加學習效率。

一、桌椅的樣式:一般可分為四種:

1. 固定式:桌椅聯接一處並釘牢在地板上,為最老式的一種。此種桌椅因使用不便,已被淘汰。

2. 桌椅連接式:可任意移動,有利於教學,惟桌椅連接在一起,仍影響學生活動。

3. 桌椅分離式:近代學校所普遍採用,因桌椅可自由搬移,能配合近代的各種教學法。

4. 桌椅昇降式:桌椅可隨學生身高任意調整,極為合理,惟因造價較昂,我國目前尚無法採用。

二、課桌椅配置:

不適宜的影響如下:

1.椅子過高時:其不能安置於地面,常呈懸垂狀態,因此下腿血管及精神均受壓迫,容易發麻,且因身體重心傾向前方,於是無法維持正當的姿勢。

2.椅子過低:下腿運動失去自由,下腹受壓迫,妨礙臟器之活動。

3.椅子前後徑過長或過短時:椅子之前後徑等於上腿長或略短最宜,如過短,大腿重量皆靠下腿支持,易生疲倦,過長時,則不易保持良好姿勢。

4.課桌過高時:寫字時必須抬肩影響姿勢,且妨礙視力。

5.課桌過低時:上體屈曲,而壓迫胸腹部,致其運動減弱,久坐後使頭部充血,且易促成近視。

6.原則上椅子高應使學生平坐時兩足底平放地面,膝彎成九十度直角。課桌之高度則應使學生直坐時桌面與眼之距離在三十五公分左右。(下圖)

(1)兩膝之下不受壓迫並保持坐時90度。

(2)膝部後面留有空間。

(3)大腿與桌面之間有空隙。

(4)桌椅與椅的前邊應相互錯疊2.5公分。

(5)坐椅靠背要低,下面漏空,只需支持背部的凹處。

(6)桌面要高於腰部。

參、座位空間與活動類型的關係

無論是根據日常經驗何有關研究結果所言,可以預料人們會為了個人隱私或彼此間不同的互動型態,來選擇不同的座位。

在此,我們根據蘇曼(Sommer,1969)提出的一系列研究探討學生在不同活動中選擇所涉及的互動情形:

一、個別的工作:

我們都可以預料到如果人們想獨自工作,而不享受到干擾時,他們必然會選擇遠離別人的位置,或者是以布幕隔開別人的目光。在有意避開別人時,也常選擇桌子的盡頭,遠離教室中心、靠近牆的位置,以試著與別人保持距離,來維護自己的隱私與不受干擾的需求。

二、分工的工作:

當進行合作性質的工作時,人們通常會坐得很靠近,好能方便共用材料與互相討論交談。所以,教師在位學生安排座位時,也必須要考慮到讓一起分工合作的人坐在一起。

三、競爭的工作:

當工作具有競爭性質的時候,人們通常會選擇坐較裡面的位置,以便於了解別人的進行情形。學生在參與競賽工作時,也喜歡坐在對手的對面,如此也可以增加彼此目光的接觸,增加彼此競爭動機。

這工作位置圖式說明不同活動類型的座位安排(○、□表桌子,×代表學生位置):

a.個別的工作

b.合作的工作

c.競爭的工作

從以上的理論來看,教室安排和分組兼具個別與團體的空間,同時有效避免擁擠和推撞的情形發生,且有助於減少衝突與確保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深為一位教師不可不注意座位的安排,尤其針對不同課程、活動的需要來變化學生的座位、位置。大致而言,當一個團體人數大小相近時,直排座位的效果最差,馬蹄型或ㄇ字型的座位效果較好一些,而圓形座位的安排最好,若以圓形座位再加上舒適柔軟的環境又更理想。此外,學生個別參與的程度也隨著學生在教室中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照理說,越靠近教師座位參與度越高,在這方面教師也要注意常常變換相對位置以求保持學生的參與度,防止離老師較遠的學生喪失學習興趣。

以下我們在製作一張表格給大家更清楚的比較


  各種活動類型與教室空間運用的比較

活動類型

編組

接觸別人

座位安排

個別的

學生單獨工作

學生通常單獨工作。與別人接觸幾乎是微乎其微的

每個學生盡可能分開坐,使用單獨的桌子或排成一排

競爭的

學生被分組,並同樣有獲勝機會

學生查看別組進展的情形。並聚在一起,工作中帶有少許的談話與走動情形

學生以小組聚落坐在一起。可以看到對手進展情形,小組間分開,有足夠的空間供小組在競賽時移動或分散開

合作的

學生可以不同方式編組

學生彼此互動作為協助,聚在一起工作,走動的工作依工作而異

學生聚落在一起坐或圍在桌子旁。所以每個人可以看到小組中的所有成員,不用大聲喊叫

肆、座位與上課方式

在學校上課,有許多課堂需要使用到教室。而不同科目的教學,又常需要不同的教學法,甚至一節課中,需要以兩種以上的教學法來實施教學,才容易達到單元目標。例如: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有可能需要搬動教室裡的桌椅,變換學生座位的方式,以達到教學的效果。以下介紹幾種座位的安排方式:

一、傳統教學座位方式:

傳統上,學生的座位採直行排列(如圖一),這種型態只有前排與中央 地帶的學生和教師的互動頻率較多,如圖中所示的三角地帶。有些研究指出,坐在這個地帶的學生和教師的眼神接觸較多,參與的程度較大,聽講也較專心;相反的,坐在後排或兩旁的學生則較不利。


圖一 傳統的教室座位型態 圖二 馬蹄型座位型態

二、講述教學:

如果進行講述教學,可將座位排列成馬蹄形,如圖二所示,教師便可 隨時走到中央地帶,從事溝通與教室管理。若從事角色扮演時,也可以將位子作如此的排列。

三、討論教學:

如果進行分組或小組討論,可將學生桌椅分組合併成圖三的型態。


圖三 適用於討論教學之座位型態

四、個別化教學:

若進行個別化教學,可按圖四所示排列座位,使每位學生保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減少干擾。

<![endif]>

圖四 適用於個別化教學的座位型態

各種不同的教學法,需要各種不同的座位安排,依上課需要變換座位,可以避免座位無變化的呆版枯燥,也可以幫助提昇學生的學習,使得上課更活潑,教學效果更易達成。

伍、在教室座位安排中,教師應注意的部分

一、採光方面

採光的良否不僅影響視力,與學習效率也大有關係。尤其近年來,學生視力不良者大增,教室內採光的改善更為大家所重視。

教室內的採光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天然採光,又稱晝光照明,以晝光為光源;一是人工採光,又稱人工照明,採用人工光源,如白熱燈、日光燈。而教室內的採光仍宜以自然採光為主,以人工採光為輔。

所謂天然採光就是以日光為光源,是最經濟、最衛生、最實用的採光方法,而且日光也更具有殺菌的效果,直間與間接影響都很大。光源不足或過亮時,對學習都造成很大的影響。光源適當始精神爽快,當然也會有好的學習效率;若天然光源不足,容易會有憂鬱感,且有害視力,易造成近視,此時則需要在靠人工光原來補足;若有西曬或過亮的情形,則必須加裝防陽設備。而影響天然採光的因素有:

1.窗的方向

2.窗戶的面積

3.窗戶材料的透光度

4.是否有遮陽效果

5.是否有窗簾,以調節光度

6.牆壁色澤

7.天候與時辰

而我國目前的規定(民70),黑板的照度(一標準燭在其周圍一米所生的光照度)不低於350燭光、桌面罩度不低於200燭光為原則。另教室內各處的照度需力求均勻,最大照度與最低照度比,以不超過10:1為原則。

教師在安排學生座位時需特別把照明考慮進去,儘量避免把學生的座位安排在光源不足的地方,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通風方面(包括溫度與空氣):

一般而言,溫度在20度(華氏68度)最適合教學活動的需要。有些研究發現,室溫在24度以上,每超過1度,學習效率會降低百分之二。因此在美國中小學通常會加設空調系統,台灣則礙於經費問題無法加裝,在溫度方面經常不是很理想。

而通風可分為自然通風與人工通風兩種。

自然通風是指藉由門窗、地板、天花板的細孔等交換空氣,其中又以窗的通風為最重要。在沒有裝設空調設備的情形之下,開窗應佔教室地積4分之1以上。每分鐘也有30立方呎的新鮮空氣。教室兩旁應於上下裝設氣窗,無論夏天或冬天都應該打開始空氣對流。教師需特別留意通風的情形。

在較大的學校或人數擁擠的教室、特殊用途的實驗室等都需加裝人工通風設備以調節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師在安排學生座位時也要注意到通風的問題,盡量保持教室內的通風情況,多鼓勵學生將衝護打開通風。而且也需要面免將同學的座位排在通風不佳的地方或空氣部新鮮的地方,像垃圾筒旁或潮濕的地方。

三、黑板方面:

黑板是學校較具中最重要的其中之一,也是教室內不可缺少的設備。一般而言黑板寬度約為1~1.2m,長度為任意,版面不可太過光滑,以免反光,有人也主張使用圓弧形可防反光。黑板的懸掛位置須向陽光,宜離地面80cm,黑板設計必須庫及粉筆灰的清除問題,以免灰塵飛揚。因此在安排學生座位時,教師也需將學生與黑板的距離設計清楚,避免過近受粉筆灰影響;過與則容易不專心。

四、教室大小:

教室大小與容納的人數有關。因此在安排座位時更需要考慮教室大小 的問題。因為需要留有足夠的通道與便於移動的活動空間。我國目前中小學的教室都比應有的空間小,呈現擁擠的情況。因此,在安排教室作為前,教師一定要以教室的大小為考慮前提,仔細規劃如何將小空間發揮到最大功用,怎樣的座位安排才能最有效的利用空間。

五、聲音干擾程度:

學校應該是寧靜的場所,但受現今社會型態的影響,許多學生受到不悅耳的噪音干擾,使學生情緒不佳、疲勞,影響學習。先撇開教室外的噪音不談,教室內也存在著許多無形的噪音干擾,教師在安排座位時應特別注意這一點。比方說在門口近出的地方就有著許多明顯的噪音干擾,而在麥克風前的位置也存在噪音的問題。因此在以上兩處應儘量避免安排學生的座位,減低教室內噪音對學生的影響。

六、學生個人因素:

有些老師會因為某些學生個人的因素來作為安排座位的依據,像按照分數高低、成績好壞、或老師個人喜好學生與否,這些都是不恰當的方式。我們主張教室內位置的安排不該涉入學生的一些主觀因素,教師應該以公平且客觀的方式來編排座位。倘若是一般的直排式座位應採用學生的身高高矮,並配合視力為依據才是正確的做法。

陸、結論

教室的座位安排,是輔助上課的一種方式,教師應配合課程與學生的需要,規劃合宜的座位方式,也要注意不少教室物理環境需注意的事項,也是教師要留意的,教室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場所,也是最主要教學資源之一。身為教師絕不能視教室為一個單調的建築物而已,而應透過設計與巧思如何把它經營成為一個適合師生在一起學習和生活的地方。

柒、參考書目

1. 朱文雄(民79):班級經營。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2. 黃正傑、李隆盛(民82):班級經營。台北:師大書苑。

3. 許慧玲(民77):教室管理。台北:心理出版社。

4. 黃勝輝(民84):班級經營理論與實際。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上一頁

 

•欣賞舊首頁•網站主持: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王智弘 •網頁製作:TCNET資訊服務團隊 •網頁設計:陳詩佳